亲卫根本就没反应过来,羽箭已到面前,也幸亏李世民留了个心眼,破空声响起时他就仰面往后倒去,但羽箭速度太快,他这个动作就如同被射中面门一般,吓得众人心胆俱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羽箭贴着李世民的鼻尖划过,往内城应场方向射了过去,竟然直接穿过了宽阔的广场,撞到内城墙后折断掉落到地上。
如此威力,钉入人体,十死无生,难怪朝庭要将八牛弩控制在手中,工匠技师一应从业人员,都有官身,吃皇粮。
薛万彻听到破风声后早就知道是八牛弩发射了羽箭,他常年在外征战,对各种武器的性状了如指掌。
在疾速的羽箭面门,挥槊格挡什么多余的动作是没用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趁势往前趴下,可身在马上的他趴下去也没用,背上依旧会被羽箭划伤,甚至直接被穿过身体。
他的方法就是将身体倒向侧边,同时将缰绳往同方向接,让战马也跟着转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人和马都避开了羽箭的攻击范围。
这是战场上总结出来的保命招数,薛万彻靠这招不知道躲过了多少暗箭,这次他也是这样避过羽箭的。
城门洞的尽头就是刚刚进城的兄弟们,为了不让羽箭伤害到他们,薛万彻瞅准机会,拼着右脚受伤的危险在羽箭经过身前时,伸脚点了一下有些减速的箭身。
按理来说羽箭在这么短的距离是不会有如此明显减速的,可能是在穿过吊桥时碰了一下桥身,才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
脚一碰到箭身,羽箭便改变了方向,先是往右拐了一下,然后擦着墙闪现出火花,力尽后掉落到地上,所以才没有发出更大的声音让别人听到。
程知节刚想进城门洞查探情况,薛万彻已策马过来,还没来得及开口相问,城墙上传来惊呼,心道不好,难道太子出问题了?
抬眼望去,一支羽箭闪着寒光飞速掠过头顶,往内城方向射去,看方位正是李世民刚才所站立的地方。
这一突然的变故直把所有人都吓得亡魂大冒,太子若出事,如何是好啊。
李孝恭在北门督战,牛进达在南门守城,就连长孙无忌都守在西门,李世民本来是坐镇中军的,只因张须陀杀入敌阵才来到东门,谁能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李靖和杜伏威攻破汝南郡后毫不停留的北上,特战队将朱元璋往宜阳、嵩县方向撤退的情报送了过来,李杜二人看后决定兵分两路,由李靖继续率三万精锐骑兵北上洛阳救援,杜伏威则根据朱元璋进一步的撤退方向再决定在他必经之路上设伏,争取一战消灭明军主力。
计较已定,李靖交待了两句后就立刻宣布轻装进军,争取下午就赶到洛阳南郊,打王世充一个措手不及。
汝南离洛阳只一百八十里,轻装骑兵两个多时辰就能赶到,此时刚好巳时正,正常情况之下,申时末就能到达战场了。
王世充和窦建德得报,东门城墙上那个疑似李世民的人被八牛弩射中头部,看来是凶多吉少了。
这个消息让两人心中涌起希望,其实张须陀的兵杀过来时,他就在赌,赌李世民一定会到东门来观战,一为了解实际情况,二也是看张须陀是否真心归降,所以他在派出援军时就命令副将带了一架八牛弩过来。
为防止过分暴露,还用黑布遮了起来,迷惑唐军,普通的弓箭根本射不了那么远,想要在后阵出其不意的干掉唐军重要人物,非八牛弩不可。
副将很聪明,找准机会第一箭射向了英勇无敌的薛万彻,制造混乱,引开唐军的注意力,然后再冷不防的出箭射向城墙上观战的李世民。
他不认识李世民,但能在上面观战并下令,还有贴身亲卫,且这么年轻的人,除了李世民外,实在想不起唐军还有谁符合这些条件。
不管了,是也好,不是也罢,只能怪你倒霉,能死在八牛弩之下,也算对得起你的身份了。
羽箭破空,城墙上的人应声倒下,虽然没有看到血雾升起,但他不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能避过八牛弩射出去的箭。
窦建德得报后也欣喜异常,如果李世民身亡,不但洛阳指日可下,且对李唐的打击是致命的,三分天下的局面很可能就会以此为起点,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大势。
因此,这事不能马虎,必须确定唐军的最新动态以及李世民的生死,为此,他不惜启动了洛阳城里本不打算现在就用的死士,打探消息。
王世充也同样启用了早就留在洛阳城里的死士和探子,他也想确定李世民到底身亡没有。
一时间,洛阳战场竟奇迹般的安静下来,攻守双方都不再挑衅,静等着最新军今的到来。
李世民根本就没受伤,他又为何不露面?或许他也想以假死来迷惑王窦联军,给他们希望,然后再配合援军一举消灭他们。
战局一下竟然扑朔迷离起来……
喜欢大唐之征战天下请大家收藏:大唐之征战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