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90章 少保,朕一次封三个(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若无卿在,则大明宗庙不存。”

“卿于社稷有存亡之功,对朕也是扶持之情。”

“不过一个区区少保,朕还嫌不够,爱卿又何足挂齿?”

“朕意已绝,卿不可再辞!”

原本群臣还认为朱祁钰和于谦,是君臣情深义重。

直到一句几乎直白的“对朕也是扶持之情”,这才让众人心中豁然开朗。

朱祁钰这话,除了是表彰京师攻防一战外,更多的还是为了酬谢于谦的劝进之情、从龙之功。

见到于谦还是不肯领旨谢恩,群臣都是把心给提到了嗓子眼。

朱祁钰已经降下浩荡天恩,若是于谦再不接受,只怕君臣都是下不来台!

“臣,谢主隆恩!”

于谦嘴唇微微抖动,似乎还要坚持,不过最终还是勉强叩头。

“于少保,还不快快免礼平身!”

朱祁钰见到自己逼迫于谦得逞,顿时心情大好。

如此,表示给大明树立一个忠君爱国的榜样,还宣誓了朱祁钰皇权之重。

“谢陛下!”

于谦拜服。

“继续吧!”

朱祁钰对着王诚点头,。

王诚见状,又捧着几份明黄圣旨出来,对着台下群臣再次诵读。

“尚书王直,五朝旧臣。”

“其力持正议,言固守京师,可谓老成人。”

“朕感念其功,特以其为少傅!”

“尚书胡濙,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能以身下人。”

“土木一败,怒斥南迁谬论,有定国之功。”

“特赐胡濙为少傅!”

“尚书陈循,土木堡之变后居中调度,以干练称。”

“陈循,加少保!”

王直、胡濙、陈循一起出列,跪地叩头。

“臣,谢主隆恩!”

如此,当初力主固守京师,又“逼迫”朱祁钰登基的重臣,朱祁钰都有了答谢。

只有这样,才会显示朱祁钰有恩必报,才会让人甘愿为朱祁钰卖命。

而于谦和陈循都进位少保,这就是朱祁钰的制衡之道。

虽然于谦在京师保卫战中,功劳最高。

可陈循又是内阁首辅,又是户部尚书,再加上陈循和于谦都是少保,所以陈循也就成为了可以和于谦扳手腕的人物。

“左都御史王文,参赞军机有功,进少保!”

王诚又宣读了一道圣旨。

“臣,叩谢天恩!”

王文虽然心中高兴,不过他一向以铁面无私示人,所以王文脸上喜怒不形于色。

作用朱祁钰文臣中头号亲信,朱祁钰这是捧王文为文官第三人。

当然,王直和胡濙算起来也在王文之前。

只不过王直和胡濙已经垂垂老矣,怕是在庙堂呆不了多久时日了。

因此,正值壮年的权臣当中,唯有于谦和陈循还两人,排在王文之前。

“佥都御史王弘,参赞军机有功,特升为河道总督,并与漕运总督周忱一起,保南方钱粮北上。”

对于王弘,朱祁钰落实了当初的安排。

“国之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

“河道管理与漕运密切相连,相辅相成。”

“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相融共生。”

朱祁钰走下御台,亲自给王弘背书站台。

“臣记下了!”

王弘这是一飞冲天。

河道总督虽然不是固守一方,可整个黄河沿岸的州府都受其节制。

河道总督,既要疏浚黄河,又可以参与漕运之事。

户部、工部、兵部、都察院这些重要部门,河道总督都要与之打交道。

“华北、江淮,我大明国之重地,联通南北两京。”

“今次京师城下攻防之战,江北诸卫的运粮奉旨北上勤王,保家卫国、战功卓着。”

“然而运粮军子一走,也大运河无人疏通,黄河亦堵塞严重。”

“朕以为,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不可能使民夫为我大明运送粮草北上入京师。”

朱祁钰说了很多。

群臣之中一些城府较深之辈,已然察觉到了朱祁钰这是另有图谋,是别有用心。

不然,朱祁钰也不会如此长篇大论、口若悬河。

“朕以为,自唐以后,黄海苦华夏久亦。”

“黄河高悬地上,若是决堤,则华北平原必定成为泥沼之地,沿途百姓必将受水灾无穷。”

“朕亦以为,自唐宋之后,华夏精华之地在南不在北。”

“自从晚唐以来,若无江南钱粮输送北方,则唐宋元明天子百官将会缺衣少食。”

朱祁钰说到这里,刻意停顿了一下。

面对群臣好奇之心,朱祁钰可谓是吊足了胃口。

喜欢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请大家收藏: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