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魏延这里是指防备士族奴役汉人,至于其它的魏延不会明说也不会管,具体如何操作就看士族自己的了。
“这个东西原来叫甘蔗啊,我还以为叫枳呢。
街头有个大哥在卖,就是有点贵一节要五铢钱,有好多童儿围在那里吵着要买,不过还有很多现在过去应该还有。
家主,夫人,跟我来!”
小竹恍然大悟的说到,瞥见魏延一脸严肃,随即小脸一正将情况尽数道来,最后不待魏延回话就风风火火的向街头跑去。
“慢点,别摔着!”
不一会儿,一行人便来到了街头,都不需要小竹指点,就看见一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看来那就是卖甘蔗的摊位。
……
魏延奋力挤开人群,来到卖甘蔗的中年人面前,别看这里热闹非凡,可真正买甘蔗的人并不多,毕竟一节甘蔗卖五铢钱,这对过惯了苦日子的百姓们而言,价格还是太高了。
恶性循环之下,围观的百姓越多,购买的人反而越少,在众口铄金下,所有人都觉得买这玩意儿不值,面对眼前窘境卖甘蔗的老板也慌了手脚,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在种这玩意儿之前,他可是向媳妇儿保证过的,一定会大受乡亲们的欢迎,可以目前的情况看好像是他想多了,明明小妮也挺喜欢吃的,为什么乡亲们就不买呢。
“大哥,能甘蔗全卖给我吗?”
就在老板兀自叹息,看来今晚这顿臭骂挨定了时,一道天籁般的声音传来让老板为之一震,忙不迭的回道:
“可以,怎么不可以,不知公子您住哪里,我雇人将甘蔗送到您府上。”
“不用了,我们有人。”
魏延笑着拒绝老板的好意,随后向着人群一挥手,顷刻间十余彪形大汉从人群外走来,他们都是魏延的亲卫。
众人一拥而上将大小不一,又十分凌乱的甘蔗全部搬走,只留下一地的枯枝败叶,以及数量不菲的五铢钱。
把甘蔗买完后,魏延便询问起甘蔗的来源,见魏延一副富贵人家的模样,出手又十分阔绰,老板抱着将家里甘蔗全卖掉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原委道来。
甘蔗是两年前由他家女儿在一处洼地发现的,当时看着小女儿啃着这玩意儿,可把他们夫妻俩给吓坏了,发现女儿安然无恙后,他们秉着好奇心尝了一下,发现此物香甜可口,特别是那股甜味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
想到饴糖昂贵的价格,他们的心思便活跃了起来,往后一年的时间里,他们长时间观察甘蔗生长过程,用多年务农的经验总结出甘蔗种植经验,并在今年开始种植。
不过老板心比较大,不顾媳妇的反对执意要拿出八成土地种植甘蔗,导致他们夫妻关系一度闹得很僵。
女人觉得应该稳重起见,用三成土地种植就够了,万一没效果也不至于来年饿肚子。
但男人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花五铢钱就能尝到饴糖,百姓们必定趋之若鹜,趁着别人没发现时应该胆子大一点,赚到足够多的钱搬到成都享福去。
就为这事,俩人一度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好长一段时间男人连床都没上过,最后还是男人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将种植甘蔗的大事敲定。
不过事与愿违,老板预想的甘蔗大卖并没有出现,除了偶尔路过的商旅购买尝鲜外,其余乡邻并不买帐,导致他摆摊十余天,不过卖出几百钱,甚至连一亩地的产出都比不上,一度让他绝望不已。
如果不是媳妇儿的鼓励,让他坚持在集市贩卖甘蔗,今天也不会遇到魏延,命运,有些时候就这么奇妙。
听完老板的叙述,魏延也不禁的感叹,世界从不缺少细心观察的人,但他们缺少的是展现自己的机会,若今天他没来集市,恐怕老板一家的结局不会太好,轻则一无所有回到解放前,重则遭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但世界没有如果,今天老板遇到了魏延,一个慧眼识珠的人,一个愿意给机会的人。
魏延表示他家地里的甘蔗他也全包了,并会派人来协助收割,同时也让他多多总结种植经验,未来说不定会有大用。
最后,问清楚老板的姓氏、家庭住址等情况,魏延便领一众亲卫离去,他要用手里的甘蔗先熬制出蔗糖,用来说服张鲁出仕,同时让糜竺转移发展重心等,本来他以为这事要很久以后才能实现,现在看来很快了。
……
青城山脚下,有几座临时搭建的窝棚。
在窝棚内,二十余名妇人正在劳作,她们分工明确,一丝不苟的完成布置下来的任务,毕竟像魏延这样的冤大头可不多。
有负责清洗甘蔗的
有负责削甘蔗皮的
有负责切甘蔗段的
有负责榨甘蔗汁的
有负责煮甘蔗汁的
随着持续加热甘蔗汁,锅里开始咕噜咕噜的冒着泡,大量的水份被蒸发,再加上不断的搅拌更加加快了这一过程。
不多时,锅中的甘蔗汁开始变得粘稠,颜色也渐渐泛黄。
见此情景,魏延让便妇人停止加热,仅用灶中余温来做最后的收尾工作,避免火力过猛让蔗糖变成焦糖。
不多时,锅中的蔗糖就变为淡黄色,魏延立即指挥将其倒入模具中定型,再用木板将其压实,待冷却后一块一寸高,一尺见方的蔗糖砖就制作完成了。
众人忙碌了一天,终于将买来的甘蔗全部完成提炼,一共获得蔗糖十斤,算上前后购买的百多斤甘蔗原料,折合算下来出糖率在8%左右。
魏延对这个数值非常满意,前世甘蔗出糖率能达到20%左右,但那与先进的提取工艺,培育的新品种有关,他在大汉第一次提取蔗糖就能取得成功,已经是苍天眷顾何必要求那么高。
获得蔗糖后,魏延便让主仆二人继续提取送来的甘蔗,他则带着蔗糖块回到青城山,打算用蔗糖背后蕴含的巨大利益,来劝说张鲁出仕。
现在大汉流通的糖是饴糖,是一种从粮食中提取麦芽糖制作而成的,因为原料为粮食的缘故,再加上制作工艺繁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是达官贵人们的专属,是一种及其昂贵的奢侈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然,饴糖价格如此昂贵,和魏延也脱不开关系,当年他督使荆南时,就曾严令各大世家不许用粮食制作饴糖,否则以违反限粮令论处,除了考虑到蔗糖的缘故,更多还是为节约粮食。
毕竟吃饴糖是享受,但吃粮食却是生存,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至于糖有多重要,不需要过多的赘述,从工业化制糖开始,糖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军事、化工、民生、医疗等领域都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
魏延上山找到张鲁,啥也不说就先让张鲁来一口蔗糖,而后直接将甘蔗的原材料、制作工艺、制作成本,甘蔗生长所需的环境、糖在军事上的运用、甘蔗的出糖率等尽数道出。
蔗糖的出现让张鲁大呼不可思议,同时他也十分清楚,南中这块莽荒之地马上就要成为风暴眼,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士族们将会蜂拥而至,只为在饕餮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两地世家的争相参与,是会让南中大开发变得事半功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前世大洋彼岸的甘蔗种植园的例子在前,魏延怎么可能不管不顾。
他可不想让甜蜜的蔗糖,变成百姓们的血汗,若真如此还不如让甘蔗制糖继续蛰伏。
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魏延做了很多有力的措施,但这需要掌权者的支持,获得刘备支持不难,但南中山高皇帝远,刘备的华夏有些时候不一定管用。
为掌握南中局势,不至于让事态不受控制,魏延就举荐和他关系不错的马良来担任南中总督,抚镇使他否决法正的提议,推荐由张鲁来担任,监察使推荐李严来担任。
推荐他们督使南中,魏延也是经过考量的,马良符合荆州派在益州的利益,张鲁符合革新、中立派的利益,而李严就代表益州派的利益,除了宗室势力外大家都能得到想要的。
想明白这些后,张鲁也不再拒绝魏延的请求,同意出仕南中抚镇使,用张鲁的话说,他不是为了刘备,也不是为了魏延,而是为了他那还没响动的孙辈。
张鲁意有所指的话,让魏延无地自容,并保证一定会和琪瑛努力的,但不管如何,刘备交给他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
在说服张鲁后,魏延的计划在都江堰盘桓一段时间,先去李老哥那里了解甘蔗种植之法,再探寻提炼白砂糖的想法,不过陈到的突然造访,打乱魏延所有的安排。
只能留下一纸任命,和陈到、张鲁一起返回成都。
喜欢这个魏延不一样请大家收藏:这个魏延不一样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