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不能说,甚至还要支持,要统一口舌,至于背后有什么争执,那就不是旁人能知道的了。
康熙这段时间的不对劲太皇太后也知道,但是只要没人将此事捅到她面前,她便故作不知,只安心过着自己的生活,偶尔跟如今学会了走路后每日就四处撒欢的赛因察浑玩上一时半刻的。
如今赛因察浑正是好玩的时候,无论是太皇太后也好还是皇太后也好,都不禁对当年做的那个交易感到庆幸,同时私下里也不约而同的对马佳白青的一举一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看着。
简而言之就是,状没告到面前就不管,告到面前只要不是太严重就糊弄过去,实在不行就把康熙叫过来。
所幸,如今宫里留下来的都是带了脑子的聪明人,再加上马佳白青对后宫众人也算公平,便也没有哪个脑子不好使的上前告这个状告那个状的。
毕竟只要没有第二个人能生出皇子,马佳白青身为现有唯二两位皇子的生母,就是板上钉钉的未来太后,她们未来可都是要在人家和人家儿子手下生活的,脑子被驴踹进水沟里喝水又灌水才会做那种蠢事。
前朝的事儿马佳白青一向不过问,毕竟说实话,康熙,或者说皇帝疑心病都蛮重的,她如今是皇后,膝下有皇子,手里有宫权,如果再过问前朝的朝政,那康熙那层恋爱滤镜大概就会破碎找回理智。
马佳白青要真想插手朝政,搞什么垂帘听政二圣临朝的事儿她也就认了,关键是这么干没钱啊,那她何必干白活儿呢。
康熙在前朝忙的一两个月都睡不上一个好觉,马佳白青却在后宫轻松又愉快的组牌局打叶子牌打发时间。
康熙在忙着说服太皇太后立太子,毕竟这事儿没有前例,就连康熙自己都是在顺治去世前才被确定为继承人的,立太子又向来是件大事。
太子,国之储君,只要立了太子,前脚康熙出事儿,后脚太子就能名正言顺的上位,理由就是他是太子。
当然,当太子的危险也很高,比如被兄弟赶下位,被老爹忌惮,被不对付的朝臣搜集黑料弹劾,都是太子的活儿。
能解决的,就会愉快登基,结局不了的要么死要么禁足到死,死法花样百出。
太皇太后之所以犹豫,也是因为担心如今承瑞年纪小,会被那些盯着太子的朝臣给移了性情。
可这些在康熙眼里都不是事儿,承瑞那小子好处很多,坏处只有一点,那就是黑心,让人帮他干了活儿还要感谢他,那些朝臣们,不是康熙吹,能不被承瑞骗过的真是少数。
康熙又不是后爹,怎么可能真的将承瑞的课业加重到承瑞受不住,当然是因为承瑞能受的住但是犯懒躲了过去,还把宫里除康熙以外的三位巨头都给搬了出来,要不然康熙早就戳穿承瑞的伪装了。
说实话,康熙并不觉得自己会像历史上那些忌惮年轻力壮的太子的君王一样,毕竟他有读心术,谁有什么秘密都瞒不过他,莫说是承瑞身边没有什么试图让太子移性的人了,就是有,康熙也不可能发现不了对方。
太皇太后考虑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同意了康熙的提议,毕竟的确,如今这样的朝局,若是能有太子稳定朝堂,也能收复一部分汉臣的心,前线的将士们知道立了太子心里也会落下块石头。
康熙想立太子,除了跟太皇太后打了招呼,便是跟马佳白青商量了立太子一事。
往前数几朝,无论是顺治还是皇太极,都是在几乎要去世的时候才将继承人立下,就连努尔哈赤也不例外,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清朝从来都没有立太子的前例,只能追溯前朝,而这也让礼部忙惨了,毕竟康熙看着礼部交上来的数版方案却总是能挑出这里的不足那里的毛病,让礼部尚书不但参考了前朝,更是将再往前的朝代立太子一事的礼仪制度也给翻了出来,这才在刁蛮甲方康熙的许可下开始做事。
朝堂跟后宫对立太子一事倒是平平,除了一些尊崇理发的汉臣觉得立聪慧的嫡长子为太子是件好事,归了一些心之外,无论是朝臣还是后妃,对此都是贺礼送到,讨好一波,绝不反驳。
这样流畅的态度不单单是因为康熙亲征数年的威仪,更是因为康熙如今满打满算就总共只有两个皇子,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两个皇子还都是皇后生的。
就这情况,不立聪慧长成了,再过几年都能娶福晋的嫡长子去说不能立嫡长子要立嫡次子!
谁脑子也没毛病,自然不可能做这种讨打的事儿。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太子典礼不但办的风光盛大,更是难得没有反驳,有也只是觉得礼部给出的典礼流程太繁复的,但都是小事,康熙都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康熙挑剔,再加上如今前线顺利推进,所以礼部慢工出细活,一直等马佳白青都将长华生下来了,打破了私下里旁人说她不可能生下皇子的流言了,立太子一事还停留在准备典礼上。
看着这个被取名为长华,有些男生女相的孩子,马佳白青不免道:“太子典礼的准备还没结束吗?”
马佳白青觉得自己就算是能抓空摸鱼的了,没想到礼部的人比自己还能摸鱼,一个典礼准备了小半年了还没结束。
喜欢清穿之金手指多多请大家收藏:清穿之金手指多多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