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6章 孤单英雄高守余(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

这场战役美军几乎出动了全部的兵力,对我军进行了猛攻。当时我国的军队正坚守五圣山地区,两军对抗一触即发,大家都抱着必胜的决心誓死一战。

这场战役持续了43天,在这43天的时间里,每一个将士们几乎都分不清白天与黑夜,他们的精神都达到高度的紧张,每天也都有无数的人牺牲。

这次战役两军都将自己的火力开到了最猛。

战斗结束之后,上甘岭的山头都被削平了两米。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11月11日,第12军31师92团加入537.7高地北山反击战,尽管上甘岭战役已经打了近一个月,但惨烈的战斗仍在继续,仅3天后,整一个团的兵力,就伤亡过千,而537.7高地仍在反复争夺。

上甘岭前线指挥部在18日,给15军的报告中显示:92团伤亡1400人,从阵地下来的只有400伤员。第12军的班底是中原野战军主力纵队,作战骁勇,功勋卓着,善于打硬仗恶仗,美第八集团军对志愿军第12军有如下评价:

“12军享有精锐部队之称,具有攻防全面作战能力。”

美军对第12军的评价,并不为过。然而在犹如绞肉机的上甘岭,仅几天的时间,92团就不得不撤出高地,因为伤亡实在太大,再继续下去,92团的骨干就可能会被打光。

1952年11月15日,第12军31师93团,登上了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接替了第92团,第93团也是久经战阵的英雄团,其前身就是抗战时期的“朱德警卫团”,即便如此部队,登上了上甘岭也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惊。

被反复轰炸的537.7高地,几乎找不到立脚点,一脚踩下去土就能没过小腿肚子,随手抓上一把土,就能看到数不清的钢铁弹片,就连架机枪的地方都没有,一名机枪手找不到硬实的地面,就将机枪架在一具遗体上开打,打了一阵子才发现,那具遗体竟然是他的班长。

战斗中所有机枪管都被打得通红,大家便轮流用尿给枪管降温,直到尿也尿不出来。

12军又将一个增援的步兵团,在漫天的风雪中,用车运到上甘岭附近的梅桧里。被运上阵地的是第12军34师106团,也是志愿军3兵团投入上甘岭战役的最后一个团队。

106团是不光是12军,也是二野数一数二的主力团,它还有一个别号——百将团,许多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开国将军都在这个团当过兵。

11月18日,前线指挥部向15军报告:“我自11日至今已消耗16个连队,今夜第106团参战。”换言之,短短3天时间,又一个团几乎被打残,即便牺牲如此之大,在交接阵地之时,第93团仍无法完整地移交537.7高地。

第34师106团,已经是从上甘岭战役开始,中国军队投入的第9个步兵团了,在巨大的伤亡面前,李德生副军长交代团长武效贤:

“你们团要全部恢复和巩固住北山,12军已经上来了4个团,再不上别的团了,几个主力团都用光了……你们106团准备打到底,收摊子吧!”

武效贤回复道:“行啊,副军长,不就这么个高地吗?我给你收拾好这个尾巴就是了。”

其实武效贤更清楚的是:收得了要收,收不了也要收。

武效贤看到指挥所窄小的坑道里,值班参谋和九十二团首长围在一个用弹药箱架起来的小桌边,桌上的煤油灯因坑道氧气不足而显得昏暗,人们的面色显得沉重不安……

那天,武效贤从92团首长的介绍中,已经预感到106团将会遇到极其严峻的考验。

他意识到,与91团防守的597.9高地不同,597.9地势高,利于防守,而537.7高地北山,则低于敌人占据的537.7高地主峰,在敌人三面火力压制下,很难防守……

武效贤知道,92团只打了3天就顶不住了。现在93团2营和3营也拿上去了,恐怕也只能撑个三、四天……这样看来,让106团最后“收摊子”绝非易事。

若干年后,武效贤回想起当时的心情,仍不无自豪地说:“那次才知道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子……”

1952年11月17日,106团奉命投入到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作战。由此,开始了长达28天的阵地反击和坚守作战任务。作为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投入的最后一个团,106团肩负着“打到底,守摊子”的艰巨任务。

尽管第106团底气十足,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们所经历的最残酷的战役,韩伪2师不计成本地向6号阵地发射炮弹,热浪一波接一波,弹片疯狂喷射,每一个炮弹落下,就可能演化为一团血雾。

在战斗中,106团始终控制着537.7高地北山主峰和九号阵地,并在四、五、六号阵地与敌展开拉锯式的争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06团及时改变战术手段,采取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方法,使部队伤亡骤减,不断恢复和巩固了北山阵地。

6号阵地是537.7高地北山最突出的一个阵地,也是敌我双方争夺的较低,敌我双方在这里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952年11月18日,上甘岭战役第36天的2时30分许,志愿军106团3营8连3排接防了537.7高地北山的4号5号6号阵地。

1月18日凌晨,黑夜笼罩着上甘岭,沉寂的山谷中突然响起了低沉的轰鸣声。美军的轰炸机出现在天空中,炸弹如同陨石般坠落,炮火连绵不断地破坏着一切。537.7高地上的6号阵地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炮火的狂轰滥炸让整个阵地剧烈摇晃,炸弹落下的冲击力让士兵们几乎无法站稳脚跟。6号阵地上唯一的坑道在一瞬间被炸毁,一声巨响中,8连的连长文法礼等20多名勇士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8连失去了指挥,士气一度低落。看到这一切,韩军乘胜追击,派出了一个连的兵力准备夺取这个阵地。他们冷酷无情,铁蹄踏碎着阵地上的一切。

162人的8连,不到24小时伤亡151人,连长被炸死,指导员身负重伤,连排干部只剩下了副连长和3排副排长,战士仅剩下了12个人。

这些冰冷的数字,马上震惊了106团团长武效贤和政委于永贤。

106团副团长唐永舜晚年回忆说:“天寒地冻,几十人上百人挤在窄小的坑道里。洞里热,人们呼出的热气从坑道口冒出去,像一股烟柱子,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很容易找到轰炸目标。“

“敌人飞机大炮一整天炸个不停,六号阵地的坑道就给炸塌了,人都给捂里头了……晚上反击上去,扒了两天也没扒出来,又伤亡了几十人……”

3营营长权银刚说:“六号阵地的坑道已经被炸成半截子了,8连连长文法礼,带着20多人在里头。18号白天是他们防守的第一天,敌人来了4架轰炸机狂轰滥炸,硬是把这半截子坑道给震塌了。”

“坑道顶有十几公尺厚,还是石头的,硬给炸塌了,你说得用多少吨炸弹?这一下,出师不利,把我一个排人加上连长都牺牲在里头了……”

“我派人一连四个晚上找,都没找到坑道口的位置。因为他们刚上阵地,对地形不熟。白天敌人进攻,又不能挖。晚上黑,找不到坑道口位置。最后失去了信心,知道人早都牺牲……”

同样的惨祸在一营则遭遇两次。

11月19日,2连的一个加强排在2号阵地的坚守中,坑道口被敌机炸塌。

营参谋长李治回忆说,“那个排实际上就是王克勤排,全排无一幸免,全部光荣牺牲。”

当时,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李焰正在1营指挥所,坑道口被炸塌后,消息一传到营指挥所,大家全愣了,指挥所一下子全没了声音,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个加强排由一个副连长指挥,配有步谈机,一共40多人,全部被埋在坑道里。

当时,营长宜文光立刻向团指挥所报告,并派两个班的工兵冒着炮火赶赴现场挖掘,但敌人炮火拦阻十分凶猛,一批战士冲上去,倒下了;又冲上一批战士……”

营长宜文光回忆起那惨痛的一幕,心情非常沉重:“2号阵地的坑道,原是马蹄形的,敌人已炸毁一个口,只留下一个口,而且很小。”

“坑道内进了40多人,天又突然下雪,由于坑道里热,早晨就从坑道口涌出一股白气,直升到几公尺高,被敌人发现。敌人出动数十架飞机用重磅炸弹轰击,最终将坑道炸塌,坑道内的四十余人被埋在里边,全部牺牲……”

18日,3营8连打光了,19日,7连又打光了。

19日黄昏时,敌人约1个排占领了537.7高地的突出部6号阵地。

1952年11月19日,106团3营9连奉命接替7连,坚守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3营营长权银刚知道,这是3营最后一个连了,但是没办法,只有拼,反正阵地不能丢在他们手里。

9连1班接受的任务是反击并固守6号阵地。

20日拂晓5时,1班在班长刘保成的带领下奋不顾身地向6号阵地发起冲锋。

不久之后,虽说6号阵地被我军抢了回来,经过几轮恶战后,全班十几个人,仅剩班长刘保成、高守余,还有他的堂弟高守荣,以及3名受伤的战友。

高守余,1930年出生在山东昌乐县龙山村,他和高守荣两人,在1951年告别山东昌乐老家,加入了志愿军,到了朝鲜后兄弟两人还被分到一个班,真可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战至黄昏时敌人再次发起了进攻。

高守余他们几个化整为零,分成两队战斗,一队负责正面进攻,另一队负责绕后牵制敌人。

炮火纷飞中刘保成、高守余、唐祚禄三人小组展开了突袭,敌人的火力网织得密不透风,子弹像雨点般扫射而来。但三人配合默契,利用地形的掩护一点点向敌阵地逼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