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义十分不解道:“你怎会有严世伯的家信?他家的家信为何要让你来送?他家没有家人仆役么?”
“这是离开南京前严世伯给我的。”苏惟钧哈哈大笑道:“名为让我帮忙送家信,其实这封信没什么实际内容,目的就是给严世叔介绍我这个人而已。”
苏惟钧向赵鸿义解释了这种给人送家信的套路。这个时代能把家信委托给别人去送,就证明了委托人与这个送信人关系十分要好,不是泛泛之交。
当送信人拿着家信到收信人家里时,收信人就知道这送信人与自家亲戚关系匪浅,是“自己人”。自然也会另眼相看,热情招待,多加关照。
这就相当于一封写给收信人的介绍信,介绍的就是送信人。这封信可以将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关系迅速拉近,产生身份认同。
“原来是这么回事,官场上的弯弯绕真不少。”赵鸿义吐槽道。
苏惟钧道:“你年纪还太小,这些官场上的人情世故还有得你学呢。过几日你与我一同前去拜访严世叔吧,他是监察御史,消息灵通,说不定会有些朝廷里的小道消息,对我们以后行事也是大有好处的。”
赵鸿义欣然同意了。
其后几天,赵鸿义和苏惟钧又带着人在贡院附近到处寻找客栈,好在得到了京城本地人的指点,终于在贡院北面的黄华坊内寻到一间客栈还有空房,于是立马交钱订了房间。
到了休沐日这天,两人便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位于城西的严宅。管家领两人进了门,穿堂过院一直来到了严叔毅的书房里。
两人行过礼后,苏惟钧拿出了严伯毅的家书来,呈给了严叔毅。
严叔毅是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官员,眉目之间与严伯毅有六七分相似,不过性格却有些古板,不苟言笑,赵鸿义估计这可能与他的御史职业有关。
严叔毅匆匆看完了信之后说道:“两位贤侄到京会试,老夫本应关照一番,不过由于公务缠身,怠慢了两位,真是失礼了。”
苏惟钧连忙道:“严世叔说哪里话?我们二人应该早日来拜严世叔才对。”
严叔毅摆摆手,又问道:“不知会试报名顺利否?两位贤侄如今寓在何处?”
苏惟钧答道:“会试报名已毕,十分顺利。眼下我二人寓在宣武门外的松江会馆。”
“离我这里倒是不远。”严叔毅沉吟道:“不过两位恐怕还是要搬到城内来住比较好。会试前一晚要提前点名,因城门不开,住在城外便无法入场。两位贤侄若是没有地方住,便搬来老夫宅子里住好了,我这里虽不宽敞,倒也清净。”
苏惟钧笑道:“有劳严世叔费心替我二人着想。不过我们已订好了贡院附近的客栈,考试前两日便搬去客栈里住,无须来叨扰世叔了。”
“如此也好,”严叔毅点点头道:“我这里虽说也在城内,但离贡院还是太远了些,你们还是住在贡院附近的客栈最好。”
喜欢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