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惟钧和赵鸿义之所以选择到会馆投宿,一来是图个方便,二来也是想与众多前来参加会试的同乡举子混个脸熟,顺便探听一下考试相关的消息。
赵鸿义第一次见到这个时代的北京,感觉十分好奇,索性下车步行,边走边看。苏惟钧无奈,也只好下车陪着他一起步行,一行人沿着护城河边的道路一路向西行去。
由于运河从东边而来,离运河最近的城门就是崇文门,进京的客商大多是由崇文门入城的,所以崇文门也成了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和批发商的聚集地。
为此,朝廷也专门在崇文门设立税关,负责对进出城货物征收商税。
作为北直隶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批发市场,崇文门外非常热闹,各种商铺鳞次栉比,商贩来往络绎不绝,大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寒冷的天气并没有对崇文门外的繁华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赵鸿义和苏惟钧一路走一路看,不禁感叹北国也有如此繁华的一面,简直不输于江南。
这时赵鸿义也终于理解了为何后来增筑北京外城的时候,会优先把南城纳入城墙范围内了。
因为南城的人口也非常很多,商业实在是太繁荣了,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鸡,每年都给朝廷贡献不少税金,让这片繁华的区域暴露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城外是非常不明智的。
但目前整个南城区域,包括赵鸿义即将要去投宿的松江会馆在内,确实是位于城外,处于完全不设防的状态。
赵鸿义已经可以想象到,假如有一支异族大军此时入侵北京城,那么财货众多的崇文门外必定是被优先抢掠的目标。
幸好此时天下承平,京师周边已经几十年未闻战事,这里不设防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以后就不好说了。
想到这里,赵鸿义忽然发觉自己似乎对当前的世界形势一点也不了解,虽然之前从《大明一统纪要》中曾经看到过周边各国的形势,不过那些资料也是很多年前老掉牙的资料了。
而且在他的印象中,大明的情报搜集能力只有在刚开国的时候还不错,后面就越来越低下了,对草原方向和东北方向的情报掌握很不充分,经常被人打上门来还不知道是哪股势力干的。
假如按照原来的历史,此时草原上应该是鞑靼一家独大的时期,虽然经常寇边劫掠,但大明边军尚有一定战斗能力,所以鞑靼对强盛的大明帝国并没有构成太大威胁。
不过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改变了很多,蒙古高原上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赵鸿义根本不知道,说不定朝廷里也没几个人能搞得清楚,恐怕只有边军才会比较了解。
赵鸿义很不喜欢这种两眼一抹黑的状况,这会让他很没有安全感,他喜欢一切尽在掌握,这样他才能够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从容应对。
看来是时候了解一下时事政治了,这不但关系到未来的发展策略,而且也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有帮助,毕竟殿试考的就是策论,但前提是他能通过会试。
喜欢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