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12章 奇招(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苏谨行道:“不知贤侄是否有意到南京也开一家酒坊?”

“南京?”赵鸿义感觉有点意外,不过旋即便释然了。

原来苏谨行自从知道自己儿子与赵鸿义两人合伙开设酒坊赚了不少钱之后,心思也渐渐活络起来,这么赚钱的生意,要是只窝在上海这个县城里小打小闹,未免十分可惜。

虽然整个上海县的人口有五十万,也不算少了,但相比起南京这种巨型城市来说,市场容量还是颇有不如的。

要知道南京可是大明朝的龙兴之地,光是从应天府这个名字就能知道南京在大明皇帝和朝廷心目中独一无二的政治地位。

而且南京不仅仅是政治地位上仅次于北京的帝都备胎,还是大明朝真正的经济中心。

南直隶管辖的江南地区一向是大明朝税赋贡献最多的地区,比如苏州一府缴纳的税粮就几乎达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南京户部负责征收江南地区和附近几省的钱粮税赋,并经过漕运解送北京,可以说是掌握了整个帝国的经济命脉。

而缴纳了如此多的税赋也是得益于巨量的人口,因为人口是创造财富的唯一主体,人口越多的城市,经济实力自然也越强。

在整个大明朝,人口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南京、北京、苏州、扬州、杭州,南京又是所有城市里人口最多的。巨量的人口加上无数钱粮税赋的聚集,使得南京的经济实力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更不用说南京还聚集了许多勋贵和官员,而这些达官贵人的消费能力又极强,若是在南京开一家酒坊,不用说生意定然是极好的。

之前赵鸿义也曾经考虑过到南京开一家分号,只不过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并不敢真的付诸实施。

因为赵鸿义毕竟只是一个秀才而已,在乡下或许还有些地位,然而在“官员满地走,举人多如狗”的南京就非常不够看了,渺小得简直犹如尘埃一般。若是被豪强势力盯上要求投献,就凭他这么一个小小的秀才身份,毫无疑问会被人吃干抹净连渣都不剩。

即使是苏家这种世家大族,在上海这一亩三分地上还算是有些威望比较吃得开的,可是一旦到了南京这个第二帝都,苏家还有没有能力“罩得住”?对此赵鸿义也是十分怀疑的。

而苏家在这时候提出要到南京去开设酒坊,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难道他们认为自家可以“罩得住”,还是说背后另有隐藏大佬?

喜欢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