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88章 囚徒困境(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要论九家纺织小厂摆烂的行为,最气愤的莫过于勃北当局,毕竟钱真真切切地补出去,却没有得到持久性的发展。

本来补贴就是优惠政策,帮工厂增加营收,给工厂更多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当局也能受益。

这本来是双赢的局面,现在成了单方面输血,明明办好事却被倒打一耙。

第二气愤的便是纺织业的其余厂商。

看到摆烂的九家工厂拿补贴会让其他人心里膈应,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其他人拿的补贴更多。

关键是那群人在摆烂的同时,还把勃北纺织业的名声搞臭了。

为了维持相对正常的业绩,九家工厂还是要做一些订单,不然一点营业额都没有说不过去。

不过他们的水平大家都知道,商品在邻近的几个市卖不出去,哪怕亏本甩卖都没有服装厂订货。

无可奈何的老板盯上了省外的冤大头,把劣质面料卖往全国各个城市。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这些小厂没那么恐怖,一次订单可以满足三个月的业绩。

冤大头是少数,但扩大到全国范围,总有人会被奸商上一课。

这属于一锤子买卖,第一次交易完哪怕不吃官司,也不再会有第二次交易。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人上当受骗。

上当的人不会说被哪个厂骗了,只会说勃北的纺织业水很深,和他们交易一定要谨慎。

这直接给勃北纺织业进行一波反向营销,同行业正常经营的工厂受到的伤害最大。

尽管他们都会一遍一遍解释清楚,但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损失了五成左右的订单。

目前的纺织业尚未饱和,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但随着产量的进一步扩大,负面消息的影响会慢慢体现出来。

所以他们很希望政府可以出面解决,工商局、监管局找个遍,发现没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他们干脆以“骗补”的名义报案,但经侦支队也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其实经侦支队不是不想管,而是一直被上面按着,不能轻易碰这个雷区。

队里接到的报警记录加在一起将近三四页纸,每次他们只能调查一下,叫那些老板来做个笔录。

九家工厂的老板已经习惯了,三天两头往市局里跑,一点都不带怕的。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事目前够不上骗补的罪名,他们自然安全得很。

老板心里有底气,协助调查时也嚣张许多,只要不越线,经侦支队奈何不了他们。

事实也是如此,经侦支队的人默默忍受着,等待事情反转的机会。

今天,机会来了。

经侦支队接到局长的命令,要对这些老板进行清算,先把他们全部传唤到市局。

这次没有再打电话,而是直接派人去“请”。

经侦支队兵分三路,分别前往九家工厂请人。

通过大量举报电话积累的情报,经侦支队对这九位老板的信息了如指掌。

这家老板的办公室在工厂的西北角,那家老板喜欢在家里办公。

这家老板经常去河边钓鱼,那家老板现在位于某某洗浴中心的某某包间躺在8号技师的怀里。

......

出警不到一个小时,九位老板全被请到市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