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四年春三月,京城处处洋溢着春日的生机与喜悦。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这一日,固伦和敬公主淑玉迎来了她的大婚之喜。
乾隆皇帝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在宫中踱步。他的脸上洋溢着既欣慰又不舍的复杂神情。他喜爱读诗,也喜欢写诗,写诗早已成为他一生的嗜好。此刻,爱女出嫁,他心中的万千感慨化作诗意的冲动。
“来人啊!”乾隆停下脚步,大声说道。
一旁的太监连忙躬身应道:“皇上,有何吩咐?”
乾隆目光坚定,说道:“朕要与宗室大臣们联句唱和,今日爱女出嫁,也未忘此雅兴。特地下旨敕廷臣拟花烛词,以记和敬公主下嫁之盛典。这在乾隆公主中是独一份!”
太监领旨后匆匆去安排。
很快,宫中上下都为这场独特的文学创作忙碌起来。
钱陈群接到旨意后,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才能写出让乾隆满意的花烛词。
“这可是皇上最心爱的和敬公主的大婚,万万不能有丝毫差错。”钱陈群喃喃自语道,眉头紧锁。
他坐在书桌前,提起笔,却又犹豫着放下,反复斟酌着词句。
终于,他灵感迸发,奋笔疾书,写下了“奉敕恭拟和敬公主花烛词”七律一首:
“禁城桃李着花嵇,
百辆来迎礼肃雍,
灯引金莲移昼永,
月颁牙管浸春浓。
宫中尧舜传家训,
塞外苹繁拜女宗,
一自相攸循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