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极乐世界,梵音渐弱,金莲凋零。
阿弥陀佛面如枯槁,眉间疾苦之色翻涌如云,八宝功德池中金波浑浊,映照出西牛贺洲气运分流之象。
准提佛母手中七宝妙树光华黯淡,枝头悬挂的菩提子接连坠落,每一颗落地都在混沌中激起因果涟漪。
"小乘佛教如今只认释迦牟尼为唯一佛,我二人竟成外道!"
准提佛母二十四首法相同时显现,四十八目怒睁,手中妙树无风自动,
"道门好深的算计,先以释迦牟尼分化我教气运,再借小乘佛教蚕食西牛贺洲道脉。如今两教相争,纵使量劫到来,我教大兴之势也要折损大半!"
阿弥陀佛手中念珠忽而崩断,一百零八颗菩提子散落莲台:"更可惧者,这般内耗下去,只怕我教终要步截教后尘。道门这是要让我西方先登九霄,再坠黄泉啊。"
极乐天内,隐约可见两道气运长河,两河看似同源,实则早已泾渭分明。
准提佛母突然起身,足下金莲燃起业火:"与其坐以待毙,不若我亲临洪荒,先镇压释迦牟尼,再铲除小乘佛教!"
话音未落,七宝妙树已化作斩业利刃,树影中浮现三千破戒金刚怒目之相。
"师弟不可!"
阿弥陀佛急忙拦住,手中接引神幢绽放十二色宝光,
"逆天而行,纵是圣人也难逃反噬。何况..."
话音渐低,化作一声长叹。
那叹息声中,分明藏着自洪荒至今的万古沧桑——从巫妖争霸时的蛰伏,到封神量劫后的布局,多少心血眼看就要付诸东流。
"事到如今..."
阿弥陀佛指尖轻触池水,荡起一圈涟漪。
"唯有请世尊前来之……"
话音未落,极乐天外忽现一道金光。
那光芒初时如豆,转瞬便化作无量光海,照得整个极乐世界纤毫毕现。
金光中,一尊法相庄严而至。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准提佛母。"
世尊双手合十,袈裟上八宝璎珞轻响,其声如清泉漱玉,又似晨钟初鸣。
阿弥陀佛与准提佛母见状同时回礼:"南无正觉世尊闻来佛。"
双方见礼,阿弥陀佛长叹一声:"如今佛门气运一分为二,西方大兴之宏愿,恐将化作泡影。 不知世尊可有应对之法。"
准提佛母挥动七宝妙树,试图聚拢溃散的功德金光,奈何金光如沙,越是紧握,流失越快。
世尊凝望极乐天穹顶那道若隐若现的裂痕道:
"释迦牟尼实乃太清圣人布下的一枚暗子,专为分化我佛门气运而来。欲破此局,唯有令大小乘重归一体。"
"谈何容易!"
准提佛母手中妙树震颤不已,三千小世界虚影在枝叶间明灭不定,
"那释迦牟尼如今手握小乘教统,又得道门暗中扶持,岂会甘心俯首称臣?"
阿弥陀佛亦是摇头。
世尊忽而展颜,眉间白毫绽放无量光明,眸中似有三千大千世界生灭轮转。他双手结智慧印,声音如黄钟大吕般在极乐天中回荡: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准提佛母。我等修行亿万载,所求不过混元道果。如今西方大兴乃天道定数,然唯有佛门气运归一,方能证道混元之机。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世尊之意……。’‘
"不若将大乘教主之位,让与释迦牟尼,如何?"
此言一出,二圣法相俱震。
"这...这岂不是将大乘教统拱手相让?"
二圣金身同时绽放无量光,照见三千世界众生惊愕面孔。
世尊结智慧印的双手忽然分开,左手指天化现小乘罗汉金身,右手划地显现大乘菩萨法相。
两重佛光交织处,竟浮现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虚影。
"圣人谬矣。"
虚空中响起晨钟暮鼓的和鸣,
"非是相让,而是将小乘佛教融入大乘佛教。"
随着世尊话音,罗汉金身逐渐融入菩萨法相,释迦虚影头顶现出大乘教主的宝冠。
极乐世界所有优昙花同时绽放,花蕊中飞出无数"卍"字金符,在虚空组成一幅气运流转图——原本分流的大小乘气运,此刻正如百川归海。
"妙啊!"
"释迦既登大乘教主之位,那小乘佛教……."
佛母眼中慧光暴涨,看穿三十三重天外那盘棋局,
"便会成为我西方佛门的嫁衣!"
"善哉!世尊此计..."
阿弥陀佛笑声震动十方佛土,八宝功德池水凝成朵朵金莲托起诸天菩萨,
"看似退让实为进取,明处舍位暗中夺运。那太清自以为落子天元,岂知整个棋枰都将归我西方所有!"
世尊额间白毫宛转,射出三道金光接引过去现在未来:
"释迦牟尼本是菩提树下证道,受我佛门印记,其性灵早与我佛门因果纠缠。太清遣他分化气运,却不知这正是送来助我佛门圆满的最后一味药引。"
说着伸手一指,雪山虚影中现出正在禅定的释迦牟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待其坐上教主之位,自有我大乘多位佛菩萨‘辅佐’..."
准提佛母突然将七宝妙树掷向虚空,树冠上悬挂的璎珞化作八万四千法门:
"届时以大乘佛法包容小乘教义,纵是太清亲临,也难斩断这已成定数的因果!"
三人相视而笑时,世尊指尖凝聚一朵金莲,莲心映出雪山胜境:"此事当遣燃灯古佛前往说项。他曾为释迦牟尼授记,最是合适不过。"
话音未落,一道亘古佛光自三十三天外落下。
燃灯古佛踏二十四诸天虚影而来,头顶寂灭佛火中沉浮着灵柩灯虚影:"南无阿弥陀佛,此事贫僧愿往。"
准提佛母手中七宝妙树突然开出一朵并蒂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是佛门因果具象化。
阿弥陀佛颔首:"善。且告诉释迦牟尼,若愿归心,下个量劫时,混元道果可期。"
大雪山巅,万年玄冰折射出森冷幽光,释迦牟尼盘坐于千瓣冰晶莲台之上,周身缭绕的白金色佛光与漫天风雪相互激荡。
当燃灯古佛破空而来时,这位小乘佛教的领袖甚至未睁开眼,只淡淡开口:“燃灯老师不辞千里,可是为佛门气运之事?”
“果然瞒不过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