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相对较低,企业能够快速灵活地决策和调配资源,此时企业可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线、开拓新市场等方式来发展壮大,将更多原本由市场完成的交易活动内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组织成本会逐渐上升,当组织成本超过了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时,企业继续扩张规模就不再经济合理,此时企业的边界就确定下来,企业会停止扩张,甚至可能通过分拆、剥离部分业务等方式来优化企业结构,降低组织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
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契约关系,这些契约与市场契约有所不同。在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所有者(如劳动力所有者——员工)与企业家签订契约,将一定的生产要素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家,以换取工资、奖金、福利等报酬以及职业发展机会等。这种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因为在签订契约时,无法完全明确规定员工在未来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以及企业对员工的全部回报和激励方式。
这是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可能会发生各种难以预料的变化,如市场需求的波动、技术的创新变革、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等,这些不确定性使得企业无法在契约中详尽地设定员工的所有行为准则和工作内容。因此,企业内部的契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企业家剩余控制权,即企业家有权在契约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和调整,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变化,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同时,企业内部契约的不完全性也为员工提供了一定的剩余索取权空间。当企业经营业绩良好,超出了契约中约定的基本目标时,员工有可能通过利润分享、股权激励等方式获得额外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企业的稳定运行。
五、企业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企业与市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来源,以及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撑。企业通过在市场上的竞争,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优化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资源,实现企业的成长与扩张。
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会对市场产生反作用。企业的投资决策、生产规模的调整、产品创新等行为会影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结构,进而影响市场价格的形成和波动。众多企业的集体行为还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变迁,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例如,当某一行业内的企业普遍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时,不仅会改变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还可能引发相关产业链的变革,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对《企业的性质》的评价
《企业的性质》一文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将企业视为单纯的生产函数的观点,开创性地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存在根源、本质特征、规模边界以及内部组织运行机制等问题,为企业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新篇章。
喜欢夜天行请大家收藏:夜天行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