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连连点头,当即下旨废除逐僧令,还拨了银子重修寺庙,又把那个撺掇他逐僧的国师抓了起来——原来那国师是个野狐狸成精,见和尚们劝国王行善,断了他的香火,才故意挑拨。
为了谢罪,国王还请悟空、八戒、沙僧收三位太子为徒,传授武艺。悟空教大太子使金箍棒,八戒教二太子耍钉耙,沙僧教三太子舞宝杖。三位太子学得刻苦,没几日就有模有样。
玉华州的百姓见国王变了性子,又有三位武艺高强的太子,都欢呼雀跃,纷纷到寺庙烧香,街上的和尚也重新穿上袈裟,敲着木鱼念经,一派祥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天,国王摆下盛宴,亲自给唐僧师徒斟酒:“圣僧们的大恩,玉华州永世不忘。若不嫌弃,就在此多住些时日,让小儿们多学些本事。”
悟空摆摆手:“陛下好意心领了,俺们还得赶路取经呢。不过这武艺嘛,已经传给太子们了,往后能不能学好,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三位太子拉着悟空的袖子,依依不舍:“师父,你们真要走?再教我们几招吧!”
八戒笑道:“想学本事,就得自己下功夫,俺们可不能总陪着。”他从怀里掏出个饼,塞给二太子,“饿了就吃这个,有力气才能练得动钉耙。”
沙僧也对三太子道:“舞杖要稳,心要静,就像挑担子,慌不得。”
唐僧合掌道:“陛下,三位太子天资聪颖,只要用心,将来定能成为栋梁。治国如练功,需得仁心为本,武艺为末,还望陛下谨记。”
国王连连称是,亲自送师徒四人到城门口。百姓们夹道相送,和尚们敲着钟鼓,三位太子扛着兵器,一直送到十里亭。
“师父们多保重!”大太子对着悟空深深一揖。
“俺会想你们的!”二太子抹着眼泪。
“俺一定好好练功!”三太子举着宝杖,像个小英雄。
悟空回头挥挥手:“好好照顾你爹,别学他以前那样糊涂!”
师徒四人的身影渐渐远去,玉华州的城门在夕阳下闪着金光,新换的“礼僧令”木牌迎风招展。三位太子站在城楼上,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一起举起兵器,练起了悟空他们教的招式,兵器碰撞的脆响,在风里传得很远。
路上,八戒摸着肚子道:“俺看那二太子跟俺挺像,都爱吃。”
悟空笑道:“那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嘛。”
唐僧叹道:“能让一个国家从逐僧到礼僧,也算是一桩功德了。”
沙僧点点头,脚下的步子更稳了。他知道,这传艺玉华洲,传的不仅是武艺,更是道理——就像那金箍棒能打妖,也能护民;钉耙能种地,也能降魔;宝杖能挑担,也能安邦。真正的本事,从来不是用来欺负人,而是用来守护该守护的东西。
夕阳把师徒四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白龙马的蹄声轻快,八戒哼着跑调的小曲,悟空时不时回头看看,像是还能看见那三个练兵器的少年。他忽然觉得,这西行路上,不只是他们在取经,有时候,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把“经”传给了遇到的人。
就像玉华州的光溜溜的脑袋,不光是个笑话,更是个教训;三位太子手里的兵器,不光是玩具,更是份责任。而他们的取经路,也因为这些插曲,变得更有滋味了。
“前面有片林子,俺去摘几个果子!”悟空一个筋斗翻上云端。
“给俺留点大的!”八戒的声音在风里追着他。
唐僧的诵经声混着笑声,飘向远方,像一串清脆的风铃,在通往西天的路上,轻轻摇晃。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