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73章 四大名着:祁山斗智(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消息传到祁山蜀营,将士们欢欣鼓舞,连伙夫都提着酒坛来贺。诸葛亮却在灯下批阅文书,案上摆着张合的首级,已用石灰防腐。

“丞相,”姜维捧着缴获的司马懿帅旗,“如今魏军大败,正是进取长安的好时机!”

诸葛亮摇头,羽扇轻拂过帅旗上的“司马”二字:“司马懿虽败,根基未损。他定会向洛阳求援,咱们需先巩固祁山防线,再图进取。”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北方,“这只老狐狸,不会善罢甘休的。”

果不其然,三日后,曹叡派来的援军就到了——大将军曹爽率十万大军,屯兵陈仓,与司马懿残部会合。曹爽年轻气盛,一来就想与蜀军决战,却被司马懿死死按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大将军,”司马懿指着祁山的地形图,“诸葛亮新胜,士气正旺,不可硬碰。祁山多雾,蜀军粮草运输不便,咱们只需守住要道,耗到他粮尽,自会退兵。”

曹爽虽不情愿,却也知道司马懿是沙场老将,只得依计行事。于是,祁山南北再次陷入对峙——蜀军每日挑战,魏军闭门不出,只有偶尔的小规模冲突,像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

诸葛亮见魏军坚守,心中焦急。他知道蜀军粮草全靠从汉中转运,祁山栈道崎岖,万一被魏军截断,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逼司马懿出战。”诸葛亮在帐中踱步,忽然停在舆图前的“上方谷”处,眼中闪过精光,“传我令,命人在上方谷附近屯田,装作要长期驻扎的样子。”

蜀军果然在上方谷开垦荒地,种上小麦,连诸葛亮都亲自到田间劳作,与士兵同吃同住。司马懿在营中望见,眉头紧锁:“他这是想与我打持久战?”

司马昭道:“父亲,不如咱们袭扰他们的屯田,断其粮草?”

司马懿却摇头:“诸葛亮在谷中定有埋伏。不过……”他话锋一转,“可以派些小股部队去试探,若他真在屯田,定会派主力保护。”

几日后,魏军的小股部队果然来袭扰,蜀军只是驱赶,并未追击。司马懿见状,渐渐放下戒心——他哪里知道,诸葛亮早已在上方谷埋下了伏兵,只等他自投罗网。

这日,探马来报:“蜀军的粮草都囤积在上方谷,守兵不多。”司马懿终于按捺不住,亲率五万大军,想一举烧毁蜀军粮草。

刚进上方谷,就见谷中堆满了麦垛,果然只有少数蜀兵看守。司马懿大喜:“诸葛亮这次死定了!”

话音未落,两侧山上忽然滚下巨石,堵住谷口。紧接着,火箭齐发,麦垛瞬间燃起大火,浓烟滚滚,魏军顿时被火海包围。

“司马懿,你也有今日!”诸葛亮站在山顶,羽扇指着谷中,声音传遍山谷。

司马懿在火海中嘶吼,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悔恨交加。他拔出剑,正要自刎,忽然天降大雨,将大火浇灭——原来祁山多雾,常有突如其来的暴雨。

“天不绝我!”司马懿喜极而泣,率残兵冲出谷口,狼狈逃窜。

诸葛亮在山顶望着这场及时雨,长叹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祁山的斗智,还在继续。蜀军与魏军像两只缠斗的猛虎,谁也无法一口咬死对方,只能在这片崎岖的山地里,比拼着智谋、耐力,还有那捉摸不定的天意。

秋日的祁山,枫叶红得似火,映照着两军的营帐。诸葛亮站在营前,望着北方的长安,羽扇轻轻摇动——他知道,与司马懿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这条北伐之路,还要用更多的心血去铺就。

司马懿逃回大营后,再也不敢出战。他在营中筑起高墙,深挖壕沟,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偶尔站在望楼,望见蜀军的屯田地里麦浪翻滚,他就会想起上方谷的那场大火,还有那场救命的大雨,心中五味杂陈。

祁山的风,吹过蜀军的连营,也吹过魏军的壁垒,带着双方将士的期盼与疲惫,奔向那未知的结局。而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早已超越了胜负,成为三国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在祁山的群峰间,久久回荡。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