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万安泉水后,蜀军解了瘴毒之困。诸葛亮命人打造了百艘战船,趁着月色再次强渡泸水。这一次,孟获的蛮兵再也抵挡不住,被杀得丢盔弃甲,退守到秃龙洞。站在南岸的沙滩上,诸葛亮望着滔滔江水,忽然对身边的马谡道:“这江水,洗得掉血污,却洗不掉人心的隔阂啊。”
孟获在秃龙洞召集了三万蛮兵,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助战。那藤甲用桐油浸泡过,刀砍不进,箭射不透,蜀军连续攻了五日,损兵折将,连赵云都被藤甲军的毒箭擦伤。
“藤甲虽坚,却怕火攻。”诸葛亮站在山上观察了三日,终于发现了藤甲军的破绽,“乌戈国的士兵都住在桃花渡口的木屋,今夜风大,正好用火。”他命魏延率军诈败,引藤甲军追击,自己则带着士兵在渡口两侧的山上埋伏,准备了火箭和火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夜,桃花渡口火光冲天。藤甲军追到此处,见蜀军溃散,正欲追击,忽然火箭齐发,火油顺着风势蔓延,藤甲遇火即燃,蛮兵顿时成了火人,惨叫着跳进江里。孟获在对岸望见,气得须发倒竖,却被身边的亲信死死拉住,才没冲过去送死。
蜀军乘胜追击,一路打到银坑洞。孟获带着残兵躲进洞中的暗河,却被熟悉地形的高定堵住去路。当他被押到诸葛亮面前时,依旧梗着脖子:“我是被部下出卖,不是被你打败!”
诸葛亮微微一笑,命人松绑:“你若不服,可再回去招兵,我再与你战。”孟获愣在原地,他打了半辈子仗,从未见过这样的对手——明明可以杀了他,却偏要放他走。
就这样,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从泸水西岸到盘蛇谷,从秃龙洞到三江城,孟获输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被诸葛亮的智谋和宽容震撼。当第七次被擒时,他终于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丞相天威,孟获心服口服!从今往后,南中永不反叛!”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没有设置官吏,而是让孟获和他的部将继续管理各部落。他命人开凿河道,推广蜀锦纺织,又在永昌郡设立学堂,教蛮人子弟读书。离开前,孟获牵着一头大象来到营前:“丞相,这头象能负重千斤,愿随您北伐,为大汉效力。”
诸葛亮抚摸着大象的长鼻,望着南中百姓夹道相送的场景,忽然想起渡泸水时那些中瘴毒的士兵。他命人在江边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八个大字,碑的背面,刻着所有牺牲士兵的姓名。
建兴三年秋,蜀军带着南中进贡的金、银、丹、漆和数千匹战马,踏上归途。赵云牵着战马走在队伍最前面,忽然回头望向泸水——江面上的瘴气已经消散,阳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波光,像无数面镜子,映照着这片重归安宁的土地。
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翻开《出师表》的草稿,笔尖悬在纸上,久久没有落下。他知道,南中的平定只是开始,真正的征途,在千里之外的祁山。而泸水的涛声,会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他:战争的终极目的,从来不是征服,而是安宁。
队伍行至越嶲郡时,那个曾举着木剑的孩童跑了过来,手里捧着一束野花。他学着士兵的模样敬礼:“丞相,我要像您一样,保卫大汉!”诸葛亮接过野花,插在车帘上,忽然笑了——这笑容里,有疲惫,有欣慰,更有对未来的坚定。
泸水的水依旧向东流,带着南中泥土的芬芳,汇入长江,奔向那个还未可知的结局。而诸葛亮和他的蜀军,正迎着秋风,向着北方,缓缓前行。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