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脸色一变,对着刘备深深一揖:“主公,庶真的要走了。切记,一定要请孔明先生出山!”他翻身上马,走了几步又回头喊道,“孔明比我强十倍!主公千万不可失此良才!”
这一次,徐庶的身影再也没有回头。刘备站在长亭前,把那张字条紧紧攥在手心,直到纸角硌得掌心生疼。
回到新野府衙,他立刻让人备了厚礼,准备次日就去卧龙岗。关羽不解:“大哥何必如此急切?待曹操的风头过去再去不迟。”
“云长不知。”刘备铺开徐庶留下的布防图,“元直此去,曹操必知新野虚实,不出三月定会来攻。若不趁此时机请到孔明先生,咱们这点家底,根本经不起曹军一击。”
次日天刚蒙蒙亮,刘备就带着关羽、张飞往南阳而去。路过淯水时,见一群百姓在河边祭拜,供桌上摆着简陋的麦饼。张飞正想呵斥,却被刘备拦住——他认出那是去年徐庶帮着渡过饥荒的村落。
“刘皇叔?”个老者认出刘备,连忙跪下,“您是要去请卧龙先生吗?徐先生临走前跟我们说过,若您路过,让我们指条近路。”
老者带着他们穿过一片桃林,走了条隐蔽的山道,比官道近了整整半日路程。到了卧龙岗脚下,又有樵夫指点:“孔明先生今早去后山采药了,您沿着这条小溪往上走,能在竹林边找着他。”
刘备谢过樵夫,让关羽、张飞在山下等候,自己提着礼物独自上山。溪边的青石上放着件蓑衣,旁边的竹篮里装着几株草药。他正四处张望,忽然听到竹林里传来吟诵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循声望去,只见个身穿粗布道袍的青年正躺在竹榻上晒太阳,手里摇着把羽扇,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
刘备心头一跳,走上前躬身行礼:“在下刘备,拜见孔明先生。”
那青年睁开眼,目光清亮如溪:“我不是孔明,是他的书童。先生今早去会崔州平先生了,要明日才回。”
刘备愣在原地,看着竹榻上的蒲扇,忽然想起徐庶的话——“心诚则灵”。他对着书童笑道:“无妨,我明日再来。”
下山的路上,张飞气鼓鼓地说:“定是那村夫故意躲着咱们!依我看,不如一把火烧了他的茅庐,看他出不出来!”
刘备瞪了他一眼:“三弟休得无礼!求贤当有诚心,明日咱们再来便是。”
回到客栈,刘备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那书童的眼神不像说谎。次日清晨,他带着关羽、张飞再次上山,却见茅庐大门紧闭,门环上挂着把铜锁。邻居说,孔明先生昨日午后就去襄阳拜访庞德公了。
“大哥,这分明是故意刁难!”张飞一脚踹在门柱上,震得瓦片簌簌掉落。
“翼德!”刘备厉声喝止,“再敢无礼,就留在山下别上来!”他对着茅庐深深一揖,“孔明先生,备今日未能得见,改日再来拜访。”
回到新野后,刘备茶饭不思,整日对着地图发呆。忽有探马来报:“曹操派夏侯惇率五万大军,已过博望坡,直奔新野而来!”
府衙内顿时一片慌乱。张飞嚷嚷着要出战,关羽主张坚守,谋士孙乾却劝刘备暂避樊城。刘备想起徐庶的嘱托,猛地一拍案:“备亲自去卧龙岗,就是跪也要把孔明先生请回来!”
这一次,他没有带任何礼物,只穿着素色布袍,在茅庐前的石阶上整整跪了一天一夜。第三日清晨,当孔明先生的书童打开柴门时,见刘备的须发上凝着霜,却仍挺直着脊梁。
“先生请您进去。”书童的声音带着敬佩。
茅庐内,诸葛亮正坐在案前推演兵法。见刘备进来,起身相迎:“皇叔三顾茅庐,亮何其有幸。”
刘备扑通跪倒:“先生若不出山,新野百姓必遭涂炭,备也只能战死沙场!求先生看在苍生份上,救救我们!”
诸葛亮扶起他,指着案上的地图:“夏侯惇虽勇,却轻敌冒进。博望坡两侧都是芦苇,可火攻;白河上游有处堤坝,能放水淹敌……”
话未说完,刘备已泪流满面:“先生肯相助了?”
诸葛亮摇着羽扇笑了:“皇叔既如此诚心,亮岂能坐视不理?”
消息传到许都,徐庶正在曹府的菜园里锄草。听闻诸葛亮已辅佐刘备,他扔掉锄头望着南方,忽然露出笑容。看守的士兵骂道:“一个阶下囚,还敢傻笑!”
徐庶却不管不顾,对着南阳的方向深深一揖——他知道,自己回马举荐的这一步棋,终于落对了地方。
而在博望坡的密林里,诸葛亮正指挥士兵埋置火药。刘备站在他身后,看着这位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谋士从容调度,忽然想起徐庶远去的背影。风穿过树林,带来野草的清香,他知道,新野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