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夫人经过城门口,刚好看见有人在施粥,听了曹光的话,知道是李时俭做的。
现如今见到她,对此十分感兴趣。
这小娘子年轻貌美,穿着却很朴素,看起来家里也并不是很富裕,他们居然能拿出那么多钱救济灾民,真是难得。
谢老夫人朝她点点头,“我听闻你在城门口施粥,张夫人年纪轻轻便有慈悲心肠,真是难得。”
张蔓月受宠若惊,“老夫人过奖了,我也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看见那些灾民受苦,我实在于心不忍,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样做可以救人性命,也能给自己积福报,何乐不为呢。”
谢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头,“你这孩子果然是个心善的,我怎么看你面生得很,以前似乎没见过你?”
“老夫人,我是一个多月以前才搬到城里来的,之前我夫君在北地当差,与敌军交战中受了伤,身子骨扛不住,这才回来。
我们一直住在乡下,直到他进城来当主簿,我们全家才搬到县城来。”
原来她出身乡野,怪不得穿着打扮会这样朴素。
不过她虽出身微贱,与人交谈时不卑不亢,言谈举止落落大方,谢老夫人对她多了几分好感。
“张夫人也经常到静心寺来吗?”
张蔓月摇摇头,“这倒没有,以前我们住在乡下,离静心寺很远,根本不知道还有静心寺这么个地方。
我们也是很偶然机会,听说静心寺很灵灵验,所以才抽空过来看一看。”
“原来如此,若你们有空的话,可以在寺里用斋饭,这里的斋饭还是不错的。”
“多谢老夫人提醒,老夫人,我就不耽搁你时间了,我先去寺里转一转。”
她才刚刚认识老夫人,在她面前露个脸,给她留下印象就够了,没必要一直在她面前晃悠。
要是太急于表现自己,反会让人生厌。
她从大殿离开,就去找李时俭,却没见到他人。
此刻的李时俭在小沙弥的引领下,见到了方丈大师。
这也是他此行的目,跟静心寺的方丈大师好好聊一聊。
李时俭接过智空大师递过来的茶水,“大师,前些日连降暴雨,不少百姓流离失所,灾民汇聚城门口,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我佛慈悲,不知道大师可有解决方法?”
“阿弥陀佛,此乃天灾,非人力所能改变,老衲只是佛门弟子,纵使有心却也无力。”
“我听闻这样一桩趣事,在宏武年间,一地多月不曾降雨,许多州县干旱,朝廷国库空虚,粮食难以发到灾民手中,百姓流离失所。
有一个州县却与别处不同,那里的灾民居然丰衣足食,极少出现饿死的现象。
原来当地的知府大人找到各大寺庙,劝说他们修建佛寺。
若是在丰年大兴土木,修建佛寺必定花费巨大。
但在这样的灾年,可以请灾民修建佛寺,只需让灾民吃饱,给上一点钱,灾民就愿意干活,十分实惠。”
智空大师心下了然,“施主的意思是让贫僧效仿故事中人,在此时修建寺庙?”
“若大师愿意这样做,李某感激不尽。”
智空大师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施主可否告知贫僧,施主的真实身份?”
“在下李时俭,乃是邵城府衙主簿。”
“原来是主簿大人,失礼。”
“大师客气。”
“我看施主的气色有些不好,似乎身患重疾,可否让贫僧看看?”
李时俭有些惊讶智空大师会医术,伸出手,“有劳大师。”
智空大师仔细给他诊脉,收回手时一脸的悲悯。
“若是贫僧没有猜错,施主应该是身中奇毒,现在虽然压制住毒性,最多能压制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