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小番急匆匆地跑进帐中,向总爷禀报:“启禀总爷,大唐人马已经到了,有个蛮子在关外讨战。” 总爷听闻,大为震惊,连忙问道:“中原人马何时到的?可曾安营扎寨?” 小番回答:“启禀平章爷,他们刚到,还没扎营,就直接策马持枪前来讨战了。” 总爷暗自思忖:“他们连取两关,如今又要打接天关的主意。” 随即吩咐手下牵来战马。他迅速穿戴整齐,腰间挂好宝剑和皮鞭,手持狼牙棒,带领一众把都儿。一声炮响过后,城门大开,总爷一马当先,冲过吊桥。
尉迟宝庆抬头望去,只见对面来了一员长相凶恶的番将。这员番将头戴一顶四凤双龙亮铁盔,身穿锁子黄金甲,手中握着惯用的狼牙棒,胯下骑着一匹千里银驹马,气势汹汹地来到阵前。宝庆大喝一声:“呔!来的胡儿,勒住你的马,速速报上名来!” 总爷将狼牙棒往上一架,发出 “噶喇” 一声响,说道:“你要问我之名?听好了,我乃镇守接天关的总兵段九成。你可知道本将军的厉害?还不速速退下,免得丢了性命。” 宝庆毫不畏惧,挺枪直刺过去。段九成见状,用狼牙棒一架,随即回手就是一棒,大喝一声:“招打!” 这一棒朝着宝庆的顶梁狠狠砸下,威力十足,如同泰山压顶一般。宝庆赶忙用枪往上一挡,“噶喇” 一声巨响,将狼牙棒架到一旁,紧接着回手一枪,正中段九成的咽喉。段九成顿时跌下马来,当场气绝身亡。小番们见主将已死,又深知金霞关内的唐军杀法厉害,吓得大喊一声,纷纷四散逃命,朝着锁阳城方向奔去。
元帅薛仁贵见此情形,心中十分畅快,率领人马跟随宝庆杀进关去。关内已无抵抗之力,众人顺利来到总府驻扎。宝庆进帐缴令,他凭借勇力夺取接天关,朝廷得知后十分欣喜。天子夸赞道:“此功不小,御侄如此英雄,更胜父兄,果真是将门虎子。” 宝庆受到朝廷称赞,心中无比高兴。随后,他传令将接天关的旗号换成大唐的,又仔细盘查了国库钱粮,让战马休养了三日。之后,元帅与军师开始商议夺取锁阳城的计策,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说锁阳城,它是西辽的重要大城池,城中人烟稠密,周围方圆百里,设有三关十门,由元帅苏宝同亲自镇守。苏宝同帐下有雄兵十万,战将千员。他是苏定方的孙子、苏凤的儿子,当年罗通扫北时,他的父亲被罗通所杀,苏凤侥幸逃脱,逃到西凉国后,被招为驸马,他的姐姐也被纳为皇后。苏宝同幼年时,拜在金凤山李道符仙长门下学习法术,练就了九口飞刀和三柄飞镖,这些飞刀飞镖一旦施展,能一纵长虹三千里。苏宝同一直对祖父的死怀恨在心,时刻想着报仇。此前,他派差官前往中原下战书,没想到唐主竟斩杀了差官。苏宝同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正打算兴兵夺取长安,却没想到唐主拜薛仁贵为帅,还御驾亲征。如今,西辽又接连失去三关,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报至锁阳城。
苏宝同得知消息后,大为惊慌,赶忙请来两位军师商议对策。你道这两位军师是谁?一位是扫北野马川的李道人,人称铁板道人。他有十二块一尺长、半寸宽的铁板,每块铁板上都刻有符咒。与人交战时,他只要念动真言,铁板便能飞到空中,砸向敌人,威力巨大,能把人砸成肉泥。铁板道人身长一丈,脑袋如同笆斗般大小,眼睛像铜铃一样大,尖嘴大鼻,颔下的红胡子根根如铁线一般,他惯用孤定剑。当年他曾被尉迟恭击败,后来逃到西凉,投在苏宝同帐下,被拜为军师。另一位是敖来国出身的僧人,名叫飞钹禅师。他有两副金钹,与人交战时,将金钹抛到空中,能把敌人的脑袋打得粉碎。飞钹禅师自称西天活佛,他身长不满四尺,却十分粗壮,身形宽阔倒有三尺,相貌丑陋,如同民间的石敢当。这两位与苏宝同十分合得来,都在元帅帐下效力。
听闻元帅相请,二位军师来到帅府,见到苏宝同后,宾主坐定。铁板道人开口问道:“不知帅爷唤我二人前来,所为何事?” 苏宝同说道:“二位军师有所不知,本帅一心想要夺取中原,为祖父报仇。不料唐主拜薛蛮子为帅,兴兵前来征伐西凉。前日小番来报,他们已经夺了我们三关,恐怕不久就要来攻打锁阳城了。我与二位军师商议,如今唐兵前来,我们必须设下妙计,将他们一网打尽,擒住唐王,活捉薛蛮子。然后,我们挥军杀上长安,夺取中原的国位,让狼主登基为君,将罗家满门抄斩,这样才能解我心头之恨。不知二位军师有何妙计,能帮本帅雪恨?”
飞钹禅师与铁板道人相视一笑,说道:“帅爷放心,只要我二人略施小计,管教唐兵百万有来无回,他们的钱粮兵马尽数归我邦所有,唐朝君臣也将被我们诛杀。到那时,我们直上长安,狼主登上龙位,帅爷立下十大功劳,定能报仇雪恨。” 苏宝同一听,心中大喜,连忙问道:“二位军师有何妙计,快快说来与本帅知晓。” 铁板道人说道:“这计策并不难。等薛仁贵遣将前来讨战,我们不必与他们正面交战。元帅可统领三军出城,退至寒江关,留下这座空城。那薛仁贵必定会率军赶进城来。只要他们一进入城中,我们就用百万雄兵将锁阳城团团围住,从十门同时攻打。如此一来,他们外无救兵,内无粮草,插翅也难飞出去,不出三个月,他们就会全部饿死在城中。倘若他们出城交战,帅爷便施展飞刀,我二人从旁相助,定能杀得他们片甲不留,就算有能人也难以逃出我们的营寨。然后,我们再慢慢攻打,如此一来,捉拿唐皇岂不是易如反掌?” 苏宝同听后,称赞道:“军师此计甚妙。” 众将也都纷纷称好,无不欢欣鼓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苏宝同随即传令,让大小儿郎、官员等全部搬到寒江关安营扎寨,将锁阳城腾空。他带着二位军师和诸将,离开锁阳城,前往寒江关居住。同时,他暗中点齐数十万人马,设下埋伏,专等合围城池,还严令不许走漏半点风声。
再说薛仁贵在接天关,传令发炮起行,准备夺取锁阳城。大军行进了几日,陆续抵达锁阳城。有探马前来禀报:“启禀元帅,前面就是锁阳城。只见城头上旌旗飘扬,却不见有兵卒把守,城门大开,吊桥也没有扯起,不知其中有何计策,特来禀明元帅。” 薛仁贵听后,哈哈大笑道:“诸位将军,你们可不要轻视此关。料想这苏宝同诡计多端,如今大开关门,城中不见一兵一卒,其中必定有诈。不过,如今圣上御驾亲征,谅也不会有大事。大家务必小心进关,看他到底耍什么诡计。”
这时,徐茂公开口说道:“元帅,那苏宝同不出关门与我们交战,竟然带着三军离开了,留下这座空城。我军兵马切不可轻举妄动,不可贸然进关。否则,恐怕又要重蹈征东时在三江越虎城的覆辙了。” 程咬金却不以为然,说道:“军师此言差矣。我们的秦驸马和尉迟二位将军,英勇无敌,连夺三关,简直不费吹灰之力。锁阳城的守将难道会不知道他们的厉害?想必是听闻此等威风,害怕得不敢迎敌,所以才弃城逃走了。就算是听到我老程的名字,他们也会胆战心惊,这哪里会有什么计谋?分明是怕我们,逃走了而已。” 薛仁贵也说道:“老千岁所言极是。他们这班人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何足畏惧?听闻我大唐天兵一到,他们便望风而逃。这锁阳城又不是他们的都城,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先进入锁阳城,然后再进兵夺取西辽。我皇洪福齐天,西辽必定气数已尽,该当灭亡。” 于是,他吩咐大小三军开进城中。
元帅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往关内涌去。军师徐茂公掐指一算,心知圣上此番该有几年的灾难,众将官也将有此一劫,只是天机不可泄露。元帅命尉迟宝林四处仔细查点,以防有暗算奸计。经过盘查,发现城中钱粮充足,足够维持数年,百姓也都安顿如常。军师传令,让军士先将粮草运进关中,然后请圣上进城。元帅和诸将远远出城,迎接天子进入关中,登上银銮宝殿。众臣朝拜完毕后,大元帅传令,将三十万人马扎下营头,紧闭十门,开始商议夺取寒江关的事宜。
再说苏宝同暗中派人探听消息,得知唐王君臣已进入锁阳城后,立刻下令四面号炮齐鸣。一时间,百万番兵如潮水般涌来,将锁阳城的十门团团围住,扎下层层营盘,共有十层皮帐。番兵的旗幡五颜六色,在霞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浩荡。城上的唐军见状,吓得急忙报入帅府,向天子奏道:“不好了,城外有百万番兵,将十门围得密不透风。” 天子听闻,吓得魂飞魄散,众大臣也吓得冷汗直冒,这才明白中了空城之计。天子焦急地对薛仁贵说道:“薛王兄,这可如何是好?我们中了他们的诡计了。这城池又没有多坚固,若是他们攻打进来,我们岂不是要命丧于此。快快调拨人马出关,杀退辽兵,显显我大唐的英雄本色。” 薛仁贵说道:“陛下,暂且先到城上去查看虚实。若番兵果真厉害,我们再另想办法。” 圣上说:“有理。” 于是,天子同了军师、元帅、程咬金及众将登上西城查看。只见城外番兵围得水泄不通,杀气腾腾,枪刀森然,寒光凛冽。唐主见此情形,心慌意乱,胆战心惊,诸大臣也都惊慌失措。
忽然,听得三声炮响,营头一阵大乱,众人纷纷传言大帅到了。原来是苏宝同亲自来围住西门,其余九门也各有能将九员,率领数百万雄兵,截断了唐军的要路。如今唐军被困,就算有三头六臂,或是双翅能飞,也难以杀出辽营。这可如何是好?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古典白话合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