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为证:“万乘旌旗下海东,沙滩龙马陷金龙。苏文呈逞违天书,难敌银袍小将雄。”
盖苏文催促道:“为了让你们那班老臣信服,心甘情愿投降,你得赶紧写好降表交上来!” 无奈之下,朝廷只好抽出金剑,割下黄绫跨马衣的一块衣角,左手拿着。此时,他要咬破小指来写血表,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实在害怕那钻心的疼痛。他暗自思索:“朕要是写了这血表,难道真要把天下轻易拱手让给别人?这血表岂是能随便写的?” 一时间,朝廷满心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盖苏文见朝廷犹豫不决,不耐烦地催促道:“别再推三阻四了,赶紧咬碎指头,写出血表给我!” 此时,贞观天子不禁龙目含泪,在心中暗暗叫苦:“诸位王兄御侄啊,朕感激你们个个赤胆忠心,为朕打下了这锦绣江山。可谁能料到,今日竟撞见盖苏文,他如此逼迫朕写血表。并非朕不义,实在是万般无奈啊。一旦写了这血表,恐怕以后就再也没有君臣相见的日子了。”
这血表实在难以下笔,好不容易咬破指头,鲜血淋漓,可真要写下去,朝廷又满心不甘。他忍不住高声呼喊:“若有人能救得唐天子,朕愿将江山平分;若有人能救得李世民,你做君来我做臣!” 朝廷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这两句话。
盖苏文听了,冷冷地嘲笑道:“唐童,你就别白费力气了!这里是我邦的绝地,就算有人来,那也是本帅麾下的将士,怎么可能有你的人马兵将来救你?你就算叫破了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你的。” 盖苏文一边不停地逼迫朝廷写血表,朝廷则坚决不肯写,只是在海滩上呼救。这一场僵局,究竟谁能来打破,且听我慢慢道来。正所谓:唐王原是真天子,自有天神相救来。
且说藏军洞中的火头军,这一天,八位好汉前往养军山打猎去了,只留下薛仁贵一人在洞中煮饭。那匹云花鬃马拴在石柱上,饭还没煮熟,这匹马突然四蹄乱跳,口中嘶叫,像是要挣断缰绳一般,跳得十分吓人。薛仁贵见状,心中一惊,暗自思忖:“哎呀!这匹马为何突然乱跳起来?” 他连声喝止,可马却全然不听,依旧在那里又叫又跳。薛仁贵心想:“我明白了,这匹马自从被我收来,就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天天征战,日日出兵。自从隐身在这藏军洞一个多月以来,再也没出过阵,一直安安静静地待在这里。想必它也觉得烦闷了,所以才如此闹腾。不如我骑上它,披好盔甲,挂好宝剑,悬好马鞭,拿起方天画戟,到松场上练练戟法,就当是出战一样,也好让它活动活动。”
这匹马可不是普通的马,它灵性十足,像是听懂了薛仁贵的话,点了点头。薛仁贵立刻全身披挂整齐,手持画戟,跨上战马,解开缰绳,牵着马走出藏军洞,过了仙桥。他连鞭子都不用挥,那匹马就撒开四蹄,朝着山路拼命狂奔。薛仁贵大惊失色,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他连忙拉紧缰绳,可哪里拉得住?马反而跳得更快了。薛仁贵心中叫苦:“不好了!难道我命该绝?这马怎么突然作怪了?以前出阵,我想让它停它就停,想让它走它就走。可今日为何不听我使唤,拼命奔跑,难道是要送我性命?”
只见那匹马跑得如同腾云驾雾一般,仿佛有神鬼在暗中护送。它逢山冲山,逢树过树,不顾一切地向前狂奔。一连冲过十几个山头,最后在一座极高的山峰上停了下来。薛仁贵惊魂未定,说道:“哎呀呀,吓死我了!马儿啊,你是不是跑累了,所以才停下来?” 他此时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便抬头向下望去,只见波涛汹涌,一片汪洋大海。隐隐约约听到下面有人呼喊:“谁人救得唐天子,锦绣江山平半分;有人救得李世民,你做君来我做臣!”
薛仁贵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朝山脚下望去,只见一个头戴冲天翅龙冠、身穿黄绫绣袍的人,正在咬破指头,口中呼喊着这两句话,然后停在马背上写着血字,而那匹马的马蹄深陷在沙泥之中。薛仁贵虽然从未见过朝廷,但他心里明白,这个人必定是大唐天子。他不禁纳闷:天子为何会被困在这海滩的泥地里?再看岸上,有一人头戴高挑雉尾,面色如青靛一般,手中拿着铜刀。薛仁贵仔细一看,认出此人正是盖苏文。
薛仁贵心中暗自思忖:“原来天子有难,怪不得这匹马如此灵慧,把我带到了这座山上。马儿啊,你有救驾之心,难道我能没有辅佐大唐的意愿?可如今要下这座山,却没有路,山高数十丈,我该从哪里下去呢?” 正想着,坐下的马又开始乱叫乱跳,做出要往下冲的样子。薛仁贵吓得魂不附体,连忙拉住缰绳说:“这可使不得,要是这么冲下去,岂不是要摔死?也罢!畜生都有这样的勇气,我身为堂堂男子汉,难道还不如它?或许天子洪福齐天,有神灵保佑,我纵马下去能安然无恙。倘若陛下命该如此,唐室江山注定要被番人夺走,那我就和这匹马一起死在山脚下,摔成肉酱,在阴司地府也能瞑目了。事到如今,只能拼一把,快冲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薛仁贵把马缰绳一带,那匹马四蹄一蹬,朝着山脚下冲了下去。奇怪的是,就好像有神鬼在暗中托举着一般,薛仁贵和马竟然安然无恙,在马上也丝毫没有晃动。薛仁贵心中大喜,举起方天戟,催马向前,大声喝道:“盖苏文,你休要张狂!哪里走!” 接着又喊道:“陛下不必惊慌,小臣薛仁贵来救驾了!”
唐天子听到喊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穿白色战袍、手持方天戟的小将赶来,瞬间想起了之前梦中的情景,顿时龙颜大悦,高声呼喊:“小王兄,快来救朕!小王兄,快来救朕!” 盖苏文回头一看,见是薛仁贵,吓得浑身直冒冷汗,怒声骂道:“小蛮子,你坏我好事,如同杀父之仇!如今唐王已落入我的手中,我正在这里逼他写血表,中原那花花世界十有八九就要归我邦所有,我邦狼主也将成为得天下的明君。你若肯归顺我主,难道还会少了你的王位?”
薛仁贵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呸!胡说八道!我乃堂堂中原少年英雄,一心保驾,跨海征东,怎会归顺你们这班番奴?番狗,拿命来!” 盖苏文气得哇哇大叫:“哎呀呀,可恼,可恼!你竟敢来救唐童,我与你势不两立!” 他催动战马,向前一步,举起赤铜刀,大喝一声:“看我赤铜刀的厉害!” 一刀朝着薛仁贵的面门狠狠劈了下去。薛仁贵眼疾手快,用方天戟 “噶啷” 一声,将刀架开,然后催马向前,与盖苏文交错而过,又迅速调转马头。盖苏文紧接着又是一刀剁了下来,薛仁贵再次将刀架到一旁。
两人你来我往,战了六七个回合。薛仁贵瞅准时机,举起白虎鞭,大喝一声:“看鞭!” 一鞭朝着盖苏文的后背狠狠抽了下去。盖苏文惨叫一声,口吐鲜血,伏在马鞍上,大败而逃。薛仁贵勒住马,并没有去追赶。
此时,朝廷说道:“小王兄,寡人这御马深陷沙泥,难以自拔。” 薛仁贵连忙说:“既然如此,陛下难以起岸,就让小臣来帮忙。” 他抽出腰间宝剑,割倒芦苇茅草,捆成一堆,扔到沙滩上,然后纵身跳下,将朝廷扶上岸。接着,他又用方天戟杆挑起马的前蹄。那匹马正巴不得能站起来,前蹄一用力,后足一蹬,薛仁贵趁机用戟杆一挑,将马也弄到了岸上。
朝廷重新上马,薛仁贵走上前,恭敬地说道:“万岁爷在上,小臣薛仁贵朝见,愿我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廷说道:“小王兄平身。你在何处驻扎?又是如何得知朕有难,前来救寡人的?” 薛仁贵回答道:“陛下有所不知,这里面的详情,等回到越虎城,小臣再细细奏明。只是不知陛下为何亲自出来,又有何事?那些王公大臣们为何一个都没随驾?”
朝廷叹了口气,说道:“前些日子,番兵多达数十万人,将越虎城团团围住,长达二十余天,难以破番解围,朕正为此着急。幸亏中原来了一班小爵主,杀退了番兵,才得以安然无事。朕本想前往郊外打猎,无奈众王兄不许朕出猎,所以才没有一人随朕前来。没想到此次出来,竟遇上了盖苏文,险些性命不保。全靠小王兄相救,此功非小,回到城中,朕自会重重加封。” 薛仁贵连忙谢恩:“谢我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在前先行,薛仁贵跨上雕鞍,在后面保驾,两人一路前行。来到三叉路口时,朝廷勒住马停了下来,原来他不认得回去的路了。就在这时,那边来了四五匹马,领头的正是徐茂功,后面跟着尉迟元帅、程咬金、秦怀玉,还带着三千唐甲马、八百御林军前来迎接龙驾。
徐茂功等人见到天子,连忙下马,俯伏在道旁,说道:“陛下受惊了,臣罪该万死。” 朝廷没好气地说:“哼!好你个狡猾的道人,竟然哄朕出来,险些送了朕的性命!” 徐茂功连忙解释道:“陛下,臣怎敢送万岁性命?若不见盖苏文,又怎能遇到应梦贤臣呢?” 朝廷说:“话虽如此,幸好小王兄来得及时,救了寡人。要是再迟一刻,朕写了血表,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众爱卿了。”
徐茂功说:“臣的阴阳之术向来精准,早已算定在此。若没有薛仁贵相救,我们也早已领兵赶来了。如今知道我王不认得路,所以特地到此迎接。” 朝廷说:“既然如此,那就快领朕回城吧。” 徐茂功领旨,众臣在前引路,朝廷骑马前行,薛仁贵与他并马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