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三传
前文说到薛仁贵阖家团圆,尽享荣华,此处便不再详述。且说程咬金进京复命,君臣相见,朝见仪式结束后,程咬金退出朝门,返回府中。裴氏夫人迎上前去,关切地说道:“老相公,您辛苦了。” 程咬金满脸笑容,说道:“这次差事可真是办对了,果然是个好钦差,我赚了三万多两银子呢!要是再有这样的差事,那可就太好了。” 裴氏夫人劝道:“常言道,有利不可再往。您如今年纪大了,也该知足些了。” 说罢,便吩咐下人准备酒菜,为程咬金接风洗尘。
这时,程铁牛过来拜见父亲,孙子程千忠也来拜见祖父。程千忠年仅十三岁,却已展现出不凡的气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尽享天伦之乐,这其中的温馨场景,自是不必细表。
第二天,各位公爷纷纷前来探望程咬金,像秦怀玉、罗通、段林等都来了。徐茂公前往河南赈济灾民,尉迟恭在真定府铸造铜佛,二人都不在京城。朝中唯有魏丞相,不过他身为文官,与程咬金等人往来并不频繁。程咬金作为长辈,众人纷纷上前与他相见,程咬金也一一回礼。程铁牛出来作陪,向大家详细讲述了平辽王薛仁贵的近况。众公爷听后,便告辞离去,各自返回府中。
紧接着,周青等八位总兵官一同前来向程咬金问安。他们向程咬金打听薛仁贵的消息,程咬金说道:“他如今可有两个老婆,还有女儿,风光得很,你们不必挂念。” 周青听后,便对姜兴霸、李庆红、薛贤徒、王心鹤、王心溪、周文、周武说:“咱们如今在长安伴驾,没什么大的作为。薛大哥在山西镇守,咱们请老柱国在皇上面前奏明,保举我们前往山西,和他一同把守。这样一来,弟兄们既能时常相聚,又能一起操演武艺,岂不比在京城受拘束快活得多?” 程咬金爽快地应道:“这事就包在老夫身上。” 周青等人听了,连忙叩谢,然后告辞离开。
次日五更,程咬金上朝。天子端坐在金銮殿上,文武百官朝见完毕,天子传旨:“有事启奏,无事退班。” 程咬金上殿,俯伏在地。天子一见,龙颜大悦,问道:“程王兄,有何事要奏?” 程咬金奏道:“老臣并无其他奏请,只是奏明周青等总兵,愿意与薛仁贵一同镇守山西全省,另外,樊氏夫人以及王茂生等人,也应得到相应的封赠。” 天子传旨:“就依王兄所奏。” 随后,卷帘退班,天子驾退回宫。文武百官纷纷散去,程咬金也退出朝门。
周青等人得知消息后,欣喜不已,赶忙到衙门收拾行装,领取凭照。八位总兵官辞别天子,踏上行程,文武官员为他们送行。他们离开长安,径直前往绛州,到王府与薛仁贵相聚。王茂生被正式任命为辕门都总管,柳氏依旧是护国夫人,樊氏则被封为定国夫人。王府摆下酒席,弟兄们开怀畅饮,互诉衷肠,其中的种种言语,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第二天,薛仁贵传令,安排八位总兵官前往各地镇守,副总、参将、都司等官员,皆由总兵掌管。薛仁贵到任之后,山西境内四方盗贼平息,一片太平景象,年成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得以安稳地治理一方,这些情况,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在长安城中,皇叔李道宗,也就是成清王,在朝中任职。他得知薛仁贵镇守山西,朝廷时常赏赐他袍带、盔甲、名马等物,对这些事,他自是有所耳闻。这一天,李道宗回到银銮殿,心中想起薛仁贵,朝廷对他如此看重,让他执掌兵权,镇守山西,手下还有八位总兵相助。李道宗只有一个女儿,名叫鸾凤,年方十七,乃是元妃所生,才貌双全。李道宗心中盘算,想要招薛仁贵为婿,让他休掉前妻,他难道还敢不从?只是张美人与薛仁贵有仇,因为薛仁贵曾将张士贵的五个女婿斩首,张美人常常在他面前哭哭啼啼,请求他为父兄报仇。李道宗心想,薛仁贵行事谨慎,一时之间还真难以找到他的过失来算计他。不如先回宫中,与张美人商量此事。主意已定,他便退回宫中,来到安乐宫。
张妃见王爷到来,连忙上前朝见。宫娥们准备好筵席,李道宗朝南而坐,张美人在一旁相陪,彩女们依次敬酒。酒过数巡,已是二更时分,二人退回内宫安寝。成清王在朝中地位尊崇,与天子只差一等,身边有内监、宫娥彩女伺候,还有东西两宫,殿前设有指挥,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些情况,暂且不表。
第二天,李道宗起身梳洗,用过早膳。张妃流着泪说道:“父兄惨遭杀害,请千岁为贱妾报仇,只有杀了薛仁贵,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李道宗说道:“孤家又何尝不知此事,但薛仁贵深受朝廷器重,朝廷中的大小爵王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左丞相魏征、鲁国公程咬金在朝中,圣上对他们的话最为听信。薛仁贵行事严谨,没有过失,实在难以抓住他的把柄。倘若他有反叛之心,孤家便能在圣上面前参他一本。可如今,他毫无动静,实在难以动手。不过,孤家如今有一事,我家郡主鸾凤尚未招得佳婿,我想招薛仁贵为婿,让他休掉前妻。他若答应,那便罢了;若不答应,就说他欺骗亲王,强逼郡主,私自进长安。有了这个由头,便能好好摆布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张妃听了,心中一惊,暗自思忖:“这岂不是让他因祸得福了?” 但她嘴上只能含糊答应,心想,待我与张仁商议,他足智多谋,又是我的陪嫁之人,一直对薛仁贵心怀怨恨,想要为老爷报仇。于是,张妃勉强对王爷说道:“千岁所言极是,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王爷点头道:“美人说得在理。” 随后传旨,带着兵丁出城打猎去了。
张妃赶忙宣张仁进宫。这张仁,生得一张黑黝黝的糙脸,脖子短粗,脸颊瘦削,眼睛如犬,鼻子似鹰,颔下留着六撮胡须,为人刁钻奸恶,诡计多端。他跟随张妃来到王府,成清王见他办事得力,凡事都与他商议,对他言听计从。张仁听得娘娘传宣,头戴圆顶大帽,身穿紫绢直身袍,脚蹬粉底乌靴,来到宫中,口称:“娘娘,奴才叩见,不知娘娘唤奴才有何事吩咐?”
张妃说道:“张仁,你也知道,老爷、公子、姑爷都被薛贼陷害,功劳被他夺走。昏君听信他的话,不念我家的功劳,竟将我家满门冤杀,反倒封薛贼做了王位,对他十分看重。我每想到此事,心中的仇恨便难以平息。如今千岁要将郡主招给薛仁贵为婿,你觉得此事该如何是好?所以特地唤你前来,与我定下一计,一定要好好摆布他。” 张仁低头沉思片刻,说道:“有了。郡主又不是娘娘亲生的,咱们可以……” 他如此这般,向张妃详细说出了自己的计策。张妃听后,大喜过望,命张仁退下,等候大王回来听宣伺候。
再说王爷回到府中,张妃迎上前去,又提及此事,并说:“千岁,此事还需与张仁商议,他极有见识。” 王爷听了,连忙唤张仁进宫。张仁听到传唤,来到宫中,叩头行礼完毕,站起身来,说道:“大王呼唤奴才,有何吩咐?” 王爷说道:“孤家有一事与你商议,不知你有何主见?” 张仁说道:“千岁但说无妨,奴才洗耳恭听。” 王爷便将想要招薛仁贵为婿,却又担心他不肯答应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张仁听后,说道:“这有何难,千岁要招仁贵为婿,可他已有两位夫人,定然不会轻易答应。不如假传一道圣旨,将他骗进长安。待奴才将他邀到王府,他若顺从,那便罢了;若不顺从,王爷就用酒将他灌醉,五更时分上本,说他私自进长安,闯入王府,有谋反之心,如今已将他擒拿,等候万岁发落。凭他如何辩解,难道万岁还会偏袒他而不顾及叔父的面子?此计如何?”
王爷听了,大喜道:“张仁,此计甚妙,公私两便。若事情不成,王府和宫中之事,外边也不会知晓。倘若薛仁贵不答应,也能报了张美人的杀父之仇。” 当下,便摆下宴席,饮酒作乐。张妃在一旁也对张仁的计策赞不绝口。这李道宗也是糊涂,怎能为了一己私利,拿女儿的终身大事做这种勾当?当晚,李道宗便在张妃宫中歇息。第二天,他与张仁伪造好旨意,派差官前往山西,此事暂且不表。
再说薛仁贵在山西,治理有方,境内太平无事,与二位夫人过着安稳的日子,不知不觉已过一年,四方皆宁静祥和。这一天,薛仁贵正坐在银銮殿中,忽然探子来报:“圣旨到!” 薛仁贵赶忙吩咐大开中门,连忙摆好香案,迎接天使。天使当殿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念卿救驾之功,思念甚深。朕忽染小恙,召卿来京,欲与卿君臣相见一面,卿需即刻前来。钦此。” 薛仁贵谢恩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一面将圣旨供在香案上,一面款待天使,问道:“圣恙如何?” 天使答道:“前日龙驾病重,如今天子已经好转,故此召平辽王进京,朝廷还有圣谕。”
薛仁贵听后,吩咐总管王茂生:“武官们各自坚守汛地,文官不必相送。本藩需连夜进京,二位夫人不必挂念。君命召唤,片刻不得耽搁。” 说罢,便同天使骑上赛风驹,离开绛州,一路星夜兼程,朝着长安奔去。这一去,究竟是吉是凶,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古典白话合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