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端坐王座,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位考生,沉声道:"诸位都是各郡选拔的翘楚。今日,本王亲自出四道考题,望诸位以策论作答。"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只听得见毛笔蘸墨的细微声响。
"第一题,"魏武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若汉人屯民与羌人牧民争夺渭水草场,当如何处置?第二题,羌人以羊皮卷载史,汉人以竹简着书,二者孰优?
第三题,今有战马五千匹,钱三十万贯,如何三月内组建可破匈奴的骑兵?
第四题,羌人信萨满,汉人尊儒术,治国当以何者为先?"
"诸位可听清了?"魏武环视众人。
三十名考生齐齐躬身行礼:"诺!"
魏武示意哈达取来一卷《孙子兵法》,一边阅读一边静静等待。
大殿内只剩下毛笔在竹简上沙沙作响的声音,偶尔夹杂着考生们沉思时无意识的轻咳。
申时初,考生们陆续呈上策论。
魏武仔细审阅,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皱眉沉思。当他翻到其中一份策论时,突然眼前一亮。
这份策论写道:
"草场之争,当分时令而治。春夏汉人耕种,秋冬羌人放牧,如此则两得其利。若遇灾年,官府当开仓赈济,不可令民相争。……"
"羊皮竹简,各有所长。羊皮轻便耐寒,宜游牧;竹简价廉易得,宜定居。治国当兼收并蓄,不可偏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组建骑兵,首重选卒。当以羌人善骑者为骨干,汉人壮丁为辅,三月严训,必成劲旅。三十万贯,半数购甲胄,半数作赏赐,激励士气。……"
"信仰之道,贵在包容。萨满敬天,儒术重礼,皆可教化万民。治国当取其精华,以仁义为本,以诚信为要。……"
魏武读到此处,不由拍案叫绝:"好一个'取其精华'!"他急忙翻看署名,赫然写着"汉阳姜冏"
"姜冏?"魏武心中一震,"这不就是姜维之父吗?"
他抬头望向殿中那位面容清瘦、目光坚毅的年轻人,只见他虽身着儒衫,却隐隐透着一股英武之气。
魏武当即传令:"宣姜冏上前!"
姜冏不卑不亢地走上前来,行礼道:"学生姜冏,拜见大王。"
魏武仔细打量这位年轻人,意味深长地问道:"姜生,你这'取其精华'之说,可是受何人启发?"
姜冏坦然答道:"回大王,学生幼时随父游历羌地,见羌汉虽有差异,却各有所长。后读《中庸》,方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理。今日作答,不过是据实而言。"
魏武闻言,龙颜大悦:"好一个'据实而言'!"他转向侍立的哈达,"传旨,擢姜冏为尚书台郎,即日上任!"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尚书台郎能参与机要,向来由世家子弟担任。
姜冏一介寒门,竟得如此重用,可见大王对其赏识之深。
姜冏也是一愣,随即深深拜下:"臣,谢大王隆恩!"
魏武满意地点点头,又对其他考生道:"诸位策论,本王皆已过目。三日后放榜,届时另有任用。"说罢起身离去,留下满殿考生面面相觑。
回到后殿,魏武随即喊来贾诩,将策论交给他问道:"文和,你看这姜冏如何?"
贾诩捋须微笑:"此子见识不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大王慧眼识珠,凉州又得一良才。"
喜欢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请大家收藏: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