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联“浮世繁华皆过眼,动人心处是孤芳”
则直接点题,表达了菊花虽处繁华之外,却以其孤芳自赏之态,动人心魄。
此赋最绝妙的在于将菊花的形象与“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意境巧妙结合,既要保持古色古香的韵味,又要让人难以琢磨其深层含义。
写完的张时安非常的满意,果然有时候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等到张时安,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篇的策论。
总算是来到了重头戏。
看了一遍题目之后,张时安又没忍住,再看了一遍。
最后一篇策论题,做完,此次的考核,也就来到了尾声。
“《论水利之兴废与国计民生》”,感觉,运气来了,有时候挡都挡不住。
每次涉及到自己专业性的内容,他都觉得格外的如鱼得水。
题目非常的简单明了,题目都是一样的,但是想要写得突出,那么还是要费一番心思的。
先在心中打上一些腹稿,时辰差不多了,这才在空白的纸张上面动笔。
确保,不会出现什么需要规避的词,以及,自己,所思所想,并没有偏离主题。
“水利者,农事之本,国计民生之所系也。
自古圣王治世,莫不以水利为先务。盖水者,天地之血脉,万物之源泉。
水利兴,则田畴润,仓廪实,百姓安;水利废,则田畴涸,仓廪虚,百姓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故水利之兴废,关乎国计民生,不可不察也。
昔者,大禹治水,疏九河,凿龙门,天下乃安。
及至战国,李冰凿离堆,筑都江堰,蜀地遂成天府。
是故,水利之兴,非独一时之利,实万世之功也。
然观今之世,水利之政,多有废弛。河道淤塞,沟渠失修,旱涝频仍,民不聊生。此岂非国之大患乎?
学生以为,欲兴水利,当先明其利害,审其缓急。
夫水利之利,非独灌溉田畴而已。其利有五:
一曰灌溉之利,二曰漕运之利,三曰防洪之利,四曰渔业之利,五曰水力之利。
然其害亦有五:一曰水患之害,二曰淤塞之害,三曰盐碱之害,四曰污染之害,五曰劳民伤财之害。
是故,兴水利者,当权衡利弊,审时度势,不可轻举妄动也。
其次,欲兴水利,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夫水之性,因地而异。北方之水,多患其少;南方之水,多患其多。
故北方之水利,当以蓄水为主;南方之水利,当以排水为主。
又,水之时,因时而异。
春夏之交,雨水充沛,当防其涝;秋冬之际,雨水稀少,当防其旱。
是故,兴水利者,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可一概而论也。
再次,欲兴水利,当以民为本,以工代赈。夫水利之兴,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若强征民夫,必致民怨沸腾;若耗费国帑,必致国库空虚。
故当以工代赈,使民乐于从事。昔宋范仲淹治太湖,以工代赈,民皆乐从,水利遂兴。
是故,兴水利者,当以民为本,以工代赈,不可强征暴敛也。
综上所述,水利之兴废,关乎国计民生,不可不察也。”
张时安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堆,这可是他结合了前世的许多经验,给出来的最佳答案。
虽然实行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这个想法和大的方向绝对没错。
更别提,这只是书院的考核,并不是府试的科举。
有些内容,不必要藏着掖着。
要知道致远书院,能人辈出,大能更是无数。
他如果在招生考核当中,表现优异,难保不会,遇到几个对他欣赏的大佬。
喜欢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请大家收藏: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