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川渝地区的盐运行业蓬勃发展。自贡,作为重要的盐产地,井盐产量巨大,盐运路线如蛛网般向四周延伸。在这复杂的盐运江湖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利益纷争不断,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此展开。
在自贡有个名叫李福顺的盐商,他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盐号。李福顺为人精明能干,在盐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然而,他的生意并非一帆风顺,时常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和威胁。
当地有个恶霸叫赵天龙,仗着家族势力在自贡横行霸道,觊觎李福顺的盐号已久。赵天龙勾结官府,买通了盐运司的一些官员,试图在盐运环节给李福顺使绊子,逼迫他低价转让盐号。李福顺深知赵天龙的险恶用心,坚决不肯妥协。
一天,李福顺的盐船在运往重庆的途中,被盐运司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扣押。李福顺心急如焚,他知道这肯定是赵天龙搞的鬼。如果这批盐不能按时运到重庆,不仅会损失一大笔生意,还会失信于客户,对盐号的声誉造成极大的损害。
李福顺四处奔走,托人打听消息,终于得知盐运司的一个小吏是个关键人物。这个小吏名叫王二,虽然官职不大,但在盐运司负责具体的查验事务,手中有些权力。李福顺决定从他身上打开突破口。
李福顺找到了王二,向他表明了来意,并送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王二起初有些犹豫,毕竟他也知道这件事是赵天龙在背后指使,但李福顺的礼物实在诱人,而且他也不想一直被赵天龙当作棋子利用。经过一番权衡,王二最终答应帮忙。
在王二的暗中操作下,盐运司很快就撤销了对李福顺盐船的扣押。李福顺的盐船顺利起航,向着重庆进发。然而,赵天龙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发誓要给李福顺一个更严厉的教训。
当盐船到达重庆码头时,赵天龙早已安排人手在那里等候。他们以盐船手续不全为由,再次将盐船扣押,并将船上的盐工打伤。李福顺赶到码头后,看到眼前的景象,心中的怒火燃烧到了极点。他知道,这次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李福顺在重庆有个好朋友叫张义,是当地的一位豪杰,在江湖上颇有威望。李福顺找到张义,向他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张义听后,义愤填膺,表示愿意帮助李福顺讨回公道。
张义召集了自己的一帮兄弟,准备与赵天龙的人展开一场较量。李福顺担心这样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他深知,单纯的武力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从长计议。于是,李福顺决定先与赵天龙谈判,争取和平解决此事。
李福顺托人给赵天龙带话,约定在重庆的一家茶馆见面。赵天龙接到消息后,带着一群手下大摇大摆地来到了茶馆。在茶馆里,双方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李福顺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对赵天龙说:“赵爷,咱们都是在这川渝地面上讨生活的,何必苦苦相逼呢?你我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生意,不好吗?”
赵天龙冷笑着说:“哼,李福顺,你别装糊涂了。你的盐号挡了我的财路,今天你要是不乖乖地把盐号转让给我,就别想走出这个茶馆!”
李福顺说:“赵爷,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我的盐号是我多年的心血,怎能轻易转让?你要是有什么条件,咱们可以好好商量。”
赵天龙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从今天起,你每运一船盐,都要给我交三成的过路费。只要你答应,我保证以后不再找你的麻烦。”
李福顺心中暗忖,这赵天龙实在太贪婪了,如果答应了他的条件,盐号的利润将大幅减少,而且以后还会被他无休止地敲诈。但眼下形势对自己不利,如果不答应,恐怕今天很难脱身。
正当李福顺犹豫不决时,茶馆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张义带着一帮兄弟赶来了。张义走进茶馆,看到赵天龙和他的手下,大声说道:“赵天龙,你别太过分了!今天你要是敢动李福顺一根毫毛,我张义跟你没完!”
赵天龙看到张义来了,心中有些忌惮。他知道张义在重庆的势力不小,如果真的动起手来,自己未必能讨到便宜。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故作镇定地说:“张义,这是我和李福顺之间的事,你最好别插手。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
张义说:“赵天龙,你少在这里吓唬人。今天这事我管定了!你要是识相的,就赶紧把盐船放了,别再找李福顺的麻烦。否则,你就等着吃不了兜着走!”
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就在这时,茶馆老板匆匆走了进来,对众人说:“各位大爷,别在我这茶馆里闹事啊。要是把我的茶馆砸了,我这小本生意可就没法做了。”
李福顺趁机说:“赵爷,张义兄弟,大家都消消气。这样吧,咱们找个中间人来评评理,看看这件事怎么解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赵天龙和张义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双方都同意找一个中间人。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请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乡绅刘老太爷来调解此事。
刘老太爷年逾古稀,在川渝地区颇有威望。他为人公正,深受百姓的敬重。接到邀请后,刘老太爷很快就来到了茶馆。
刘老太爷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对赵天龙说:“赵天龙啊,你也是自贡有头有脸的人物,何必为了一点利益就跟李福顺过不去呢?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