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98章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话说那寇员外既然得以死而复生,便赶忙重新整理起幢幡、鼓乐等物事,邀集众多僧道好友以及亲朋好友们,照旧热热闹闹地为唐僧师徒四人送行,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唐僧师徒四人踏上宽阔大道之后,一路西行。这西方佛地果真与其他地方大不一样,处处都透着一股庄严肃穆之气。沿途所见尽是些奇异的琪花瑶草,还有古老而挺拔的柏树和苍翠的松树。他们所经过之处,家家户户皆心怀善念,人人都愿意施舍斋饭给僧侣。每每路过山脚下,便能看到有人正在潜心修行;走进山林间,也能听到有客人正专心诵读经文。就这样,师徒几人日夜兼程,晓行夜宿,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六七天时间。

忽然之间,前方出现了一片高耸入云的楼阁建筑。这些楼阁层层叠叠,有的高达数十丈,直插云霄。仰头望去,仿佛要冲破天际一般。站在楼下低头俯瞰,可以清晰地观赏到夕阳西下的美景;伸手向上,则似乎能够摘取闪烁于天空中的繁星。那些宽敞明亮的窗户和轩昂开阔的门廊,仿佛能够将整个宇宙都容纳其中;而那巍峨壮观的屋宇和楼阁,则直接与天边的云霞相接相连,宛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此时正值秋季,黄鹤时常传来书信,使得那秋日里的树木更显苍老;傍晚时分,清风徐徐吹来,彩色的鸾鸟送来一封封书信,让人倍感清新雅致。此地便是那传说中的灵宫宝阙,犹如仙界的琳馆珠庭一般。在这里,真正的高人雅士会相聚一堂谈论道法,世间的真经妙义也在此广泛传播。每当春天来临,百花争艳美不胜收;而当雨水过后,青松更是显得青翠欲滴。那紫色的灵芝仙草每年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象征着祥瑞的丹凤在空中优雅地盘旋飞翔,带来万般灵动之感。

三藏法师见状,兴奋地举起手中马鞭,遥遥指向那片高楼大厦,满心欢喜地对孙悟空说道:“悟空啊,快看呐,此处真是一处绝妙的好地方啊!”

行者面带疑惑地说道:“师父啊,想当初您在那虚假的境界和假冒的佛像面前,非要执意地下拜行礼。可如今咱们已然来到了这真正的境界、面对真实无妄的佛像时,您反倒不肯下马参拜了,这究竟是何道理呀?”

三藏闻听此言,心中一惊,神色慌张地连忙翻身跳下马来。此时他们已经抵达了那座楼阁的门前。抬眼望去,但见一个道童正斜身站立于山门之前,高声呼喊道:“来者难道就是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之人吗?”

长老听到呼喊声,急忙整理自己的衣冠,然后抬起头来定睛观瞧。只见这位道童身上披着一袭华美的锦衣,手中轻轻摇动着一柄晶莹剔透的玉麈。其身着锦衣,仿佛时常出入于宝阁瑶池之中参加盛宴一般;而手摇玉麈,则好似在丹台紫府之间频频挥洒拂尘。再看他肘部悬挂着一卷神秘的仙箓,脚上踏着一双精致的履鞋。整个人飘飘然如真仙人降临凡间,其容貌秀丽非凡,着实令人称奇赞叹不已!

经过千锤百炼方才修得长生不老之术,得以居住在如此超凡脱俗的胜境之中;又通过不懈努力修成了永远长寿的法门,从而彻底摆脱尘世的纷扰与烦恼。然而,圣僧却并不认识眼前这位来自灵山上的贵客,原来此人正是当年的金顶大仙。

一旁的孙大圣一眼便认出了他,赶忙开口对唐僧说道:“师父,这位便是位于灵山脚下玉真观中的金顶大仙呐,他此番前来是特意迎接咱们师徒几人的呢。”

三藏这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连忙快步向前,恭恭敬敬地向大仙施了一礼。只见那大仙面带微笑,乐呵呵地说道:“哎呀呀,圣僧您今年可算是到啦!想当年,我可是被那观音菩萨给哄骗得不轻呐!她早在十年前就领受了佛祖的金旨,要往东土去寻找前往西天取经之人。当时说得好好的,只需两三年就能抵达我这道观。然而,我却是一年年苦苦等待,始终没有得到半点关于你们到来的消息。不曾想到啊,直到今年,咱们才有缘在此相遇呢!”三藏听闻此言,赶忙双手合十,虔诚地道谢:“真是有劳大仙您如此殷切的期盼和深厚情谊,贫僧实在是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啊!”言罢,师徒四人便牵着马匹、挑起行李担子,一同走进了这座清幽的道观之中。

进入道观后,他们依次与大仙相互见过面。紧接着,大仙立刻吩咐下去,让人准备香茶和丰盛的斋饭款待众人。不仅如此,还特意叫来了几个伶俐可爱的小童儿,让他们赶紧去烧些热腾腾的香汤,好让圣僧能够舒舒服服地沐浴一番,以便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踏上这片神圣的佛地。

此时此刻,正应了那句诗所言:

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

千辛万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

魔尽果然登佛地,灾消故得见沙门。

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

师徒几人在温暖的香汤中尽情地沐浴着,洗净了一路奔波而来所沾染的尘埃与疲惫。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夜幕即将降临。于是,大家就在这宁静祥和的玉真观里暂且歇息,养精蓄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次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唐僧便早早起身洗漱完毕。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自己的行囊,取出一件崭新的衣服换上。这件衣服面料精美、色泽鲜艳,仿佛散发着一种神圣的气息。接着,唐僧又轻轻地将那件华丽的锦襕袈裟披在了身上。这袈裟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上面绣满了精美的图案和经文,令人不禁为之赞叹。然后,他戴上了一顶庄严的毗卢帽,手中紧握那根象征着佛法与慈悲的锡杖。

一切准备就绪后,唐僧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登上大堂,向着大仙深深地拜揖辞别。大仙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唐僧,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昨日还是略显疲惫之色,今日却如此光鲜亮丽,观此相貌,当真如同佛陀转世一般啊!”三藏再次向大仙躬身行礼,表示感谢之后转身就要启程离开。

然而就在这时,大仙连忙喊道:“且慢,请稍作停留,让我亲自送你们一程吧。”行者听闻此言,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劳烦您相送啦,俺老孙可是对这里的路径熟悉得很呢!”大仙微笑着摇了摇头回答道:“你所熟知的不过是那云端之路罢了。可这位圣僧尚未踏上过云路,理应沿着本路前行才是。”行者听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说:“嗯,您说得有道理。俺老孙虽然已经往返多次,但每次都是驾着云彩来来去去,确实未曾脚踏实地走过这条道路。既然如此,那就有劳您送我们一程吧。我家师父一心向佛,拜佛之心极为虔诚,还望您不要耽搁太久呀。”

听到行者这番话,大仙呵呵一笑,随即伸手轻轻挽起唐僧的手臂,引领着他朝着旃檀坛上的法门走去。原来,这条通往外界的道路并不需要走出山门,只需从道观的中堂穿过一道后门便可抵达。

行走间,大仙抬手指向远处天空中的一座山峰说道:“圣僧请看,那半空中有着五彩斑斓的祥光闪耀,周围还有重重祥瑞之气环绕的地方,便是灵鹫高峰所在之处了。那里乃是佛祖居住的圣地,充满了无尽的智慧与慈悲。”

唐僧远远地瞧见前方景象,便急不可耐地下马,撩起袈裟下摆,双膝跪地,纳头便拜。行者见状,不禁摇头轻笑起来,赶忙伸手拦住唐僧说道:“师父啊,您别急着拜呢,这还没到该拜的地方哟。常言说得好:‘望山跑死马。’虽说咱们能看到那座灵山就在眼前,但实际上离这里还有老远一段距离呢。要是现在就开始磕头跪拜,一直拜到山顶去,那得磕多少个头才够呀!”

那位大仙微笑着对唐僧师徒四人言道:“圣僧啊,你们与大圣、天蓬元帅以及卷帘大将四位,如今已经顺利抵达这片福泽之地,而且也遥遥望见了灵山所在之处。我也就此先行返回啦。”三藏闻言,连忙起身合十行礼,恭敬地向大仙拜别之后,方才转身继续前行。

只见大圣手持金箍棒,在前头领路,引导着唐僧等人缓缓而行,一步步向着灵山迈进。他们走了约莫五六里路程后,忽然看见前方出现了一道奔腾不息的活水。那水流如脱缰野马一般,滚滚浪花飞溅而起,飞流直下,声势浩大。粗略估计其宽度足有八九里之遥,而四周则杳无人烟踪迹。

三藏心中一惊,面露惶恐之色,颤声对行者说道:“悟空啊,这条路恐怕是走错了吧?莫不是刚才那位大仙给我们指错了方向?你瞧这河水如此宽阔,波涛又是这般汹涌澎湃,更不见有任何船只往来穿梭。咱们该怎么渡过这条河去呢?”行者却满不在乎地笑着回答道:“师父莫慌,您再仔细瞧瞧那边,那不正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大桥吗?只要咱们从那桥上安然通过,便能修成正果啦。”

长老等人小心翼翼地又靠近一些,仔细观察着这座桥。只见桥边立着一块扁额,上面清晰地刻着“凌云渡”三个大字。原来,眼前这座所谓的桥竟然只是一根孤零零的独木桥。远远望去,它宛如横在空中的玉质栋梁,气势恢宏;然而走近一看,却发现它已如同断水之处的一根干枯树杈般破败不堪。要想跨越这条波涛汹涌的河流,如果是搭建起一座能连接大海的桥梁或许还算相对容易,但面对这样一根又窄又细且光滑无比的独木单梁,凡人又怎能轻易踏足其上呢!

那根独木桥在阳光照耀之下,倒映出长长的影子,就好似万丈霓虹平躺着一般;而桥下滚滚的河水则如千寻白色绸带,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尽头。这桥面实在是太过细小和光滑了,想要成功渡过简直比登天还难,除非是拥有仙法神通能够脚踏彩云的神仙才有希望通过吧。

看到这般景象,三藏不由得心惊胆战起来,他声音颤抖地对悟空说道:“悟空啊,这座桥根本就不是给人行走的呀。咱们还是另外寻找一条道路走吧。”行者听后却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师父莫怕,这确实就是我们前行的必经之路啊!”一旁的八戒顿时慌了神,连忙叫嚷道:“这哪里是什么路哟!你看看这水面如此宽阔,浪涛又是这般汹涌澎湃,偏偏只有这么一根细细的木头,而且还那么滑溜溜的,叫人如何迈开脚步嘛!”行者见状,镇定自若地说道:“你们都先站在原地别动,待俺老孙先走一个来回给你们瞧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说罢,只见那大圣身形一闪,迅速拽开大步,纵身一跃便稳稳地落在了独木桥上。接着,他摇摇晃晃地开始向前走去,仿佛风中残烛一般随时都有可能掉入河中。可令人惊奇的是,不过片刻功夫,他就已经顺利跑到了对岸,并在那头向众人招手呼喊:“快过来呀,快过来!”唐僧见此情形,连连摆手摇头,表示自己无论如何也不敢尝试。八戒和沙僧更是吓得脸色发白,直咬手指,嘴里不停念叨着:“太难啦,太难啦,这可真是太难啦!”

只见那行者又如一阵疾风般从远处飞奔而来,一把拉住八戒粗壮的胳膊,急切地喊道:“呆子,快些随我走,莫要耽搁!”而此时的八戒正四仰八叉地卧倒在地,嘴里嘟囔着:“哎呀呀,太滑啦,太滑啦,根本没法行走嘛!师兄,你就饶了俺老猪吧,还是让俺驾起风雾飞过去得了。”行者闻言,伸出手掌用力按住八戒,一脸严肃地说道:“此处可不是能任由你胡来之地,岂能容你随意驾风雾而行?必须老老实实从此桥上一步步走过,如此方有成佛之可能。”八戒听后,愁眉苦脸地哀叹道:“哥哥哟,若真要这般辛苦才能成佛,那俺宁愿不成佛也罢!实在是寸步难行呐!”

就这样,两人在那窄窄的桥边拉拉扯扯、推推搡搡,时而滚作一团,时而相互拉扯,犹如孩童一般打闹不休。一旁的沙僧见此情形,赶忙走上前去好言相劝,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方才将二人分开。

就在这时,一向沉稳的三藏忽然回过头去,目光所及之处,竟发现那桥下水流湍急处有一人正奋力撑着一只小船缓缓驶来,并高声呼喊:“上船喽,上船喽!”长老见状大喜过望,连忙喝止正在嬉闹的三人:“徒儿们,切莫再顽皮胡闹了。快看,那儿有艘渡船过来了。”听闻师父之言,悟空、八戒和沙僧立刻止住动作,纷纷跳起身来,定睛观瞧。随着那船只越来越靠近岸边,他们终于看清,原来这竟是一只没有底部的奇特船只。

然而,拥有火眼金睛的行者一眼便认出了撑船之人乃是接引佛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无宝幢光王佛。不过,机智的行者并未当场戳穿其身份,只是佯装不知,继续大声叫嚷着:“这边来,快把船撑拢些!”

就在刹那之间,那艘船迅速地靠近了岸边,船夫大声喊道:“快上来渡河啊,快上来渡河啊!”三藏听到呼喊声后,定睛一看,心中不禁一惊,暗自思忖道:“你这看起来破旧不堪且没有底的船只,怎么能够载人过河呢?”此时,佛祖微微一笑,缓声道:“我这艘船可是来历非凡呐。想当年鸿蒙刚刚划分之时,它就已经声名远扬啦。幸运的是,历经岁月沧桑,它一直由我撑着,从未发生过任何变化。哪怕是遇到狂风巨浪,它依然能够稳稳当当,不会有丝毫颠簸摇晃。而且啊,它从始至终都处于一种平和安宁的状态之中,享受着无尽的欢乐与宁静。此船更是能够做到六尘不侵,让一切烦恼杂念都无法沾染其上,最终回归到一个纯净统一的境界。就算经历万千劫难,也能安然无恙,自由自在地航行于天地之间。虽然说这无底船儿难以跨越辽阔无边的大海,但从古至今,它却一直在默默引渡着众多生灵渡过彼岸。”

孙大圣听后,双手合十,满脸感激之色,对着佛祖施礼道谢道:“多谢您的一番美意,特意前来接引我的师父。师父啊,快快上船吧。别看这船似乎没有底部,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平稳可靠的哟。即便途中遭遇风浪袭击,也是绝对不会倾覆沉没的。”然而,长老仍然心存疑虑和恐惧,迟迟不敢迈步登上船头。行者见状,干脆伸出双臂,交叉抱住师父的肩膀,猛地向上一推。猝不及防之下,那师父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双脚踩空,咕噜噜地跌倒在了水中。幸好撑船之人眼疾手快,迅速伸手一把将其紧紧扯住,并拉拽起来,使其稳稳地站立在了船上。

尽管如此,长老还是心有余悸,一边不停地抖动着身上湿漉漉的衣服,一边跺着双脚试图甩掉鞋子里的积水,嘴里则不停地埋怨着行者太过鲁莽冲动。而此时的行者却不以为意,只是微笑着引领着沙僧、八戒,牵着白龙马,挑起行李担子,纷纷踏上了这艘神秘莫测的无底之船,并且都稳稳当当地站立在了船舱之中。紧接着,只听见佛祖轻轻地挥动手中的船桨,稍稍用了一点力气,便将船缓缓撑开驶离了岸边。忽然间,众人发现从上流方向汹涌而下一个漂浮着的尸体。长老目睹此景,顿时吓得脸色惨白,惊恐万分。

行者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轻松的笑容,宽慰地说道:“师父您莫要害怕。原来那个竟然就是您呐。”一旁的八戒也连忙附和着点头,满脸兴奋地叫嚷道:“没错,正是您啊,正是您!”沙僧则开心地拍起手来,喜不自禁地跟着喊道:“可不就是您嘛,就是您呀!”就连那撑船的船夫也一边打着响亮的号子,一边大声说道:“那位便是您啦!实在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一时间,这四人你一言我一语,齐声应和起来。伴随着欢快的气氛,他们齐心协力地撑着船,没过多久,船只便稳稳当当地穿过了凌云仙渡。此时,三藏小心翼翼地转过身来,然后轻盈地一跃而起,如同一片羽毛般轻轻地落在了对岸之上。

恰在此刻,一首美妙的诗歌悠然传来。其诗云: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

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

此诗所言,当真可谓是蕴含着广大无边的智慧,乃是登上彼岸、抵达无极境界的绝妙法门。待得四位师徒全部上岸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回过头去张望,然而令人惊奇的是,那艘原本承载着他们渡河的无底船儿此刻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这时,行者才缓缓开口解释道:“那其实是接引佛祖所化的宝船呢。”听到这番话,三藏方才恍然大悟,急忙转过身来,满怀感激之情向着自己的三位徒弟深深地施了一礼,表示诚挚的谢意。

行者面带微笑地说道:“咱们之间就无需互相道谢啦!其实一直以来都是相互扶持着前行呢。想当初我们多亏有师父您出手相助得以解脱束缚,又借助种种法门和途径来修炼功法,最终才能有幸修成正果啊!而师父您呢,同样也是依赖着我们的保护呀,秉持着正教并得到加持,欢喜地脱离了那平凡的肉体凡胎。师父您瞧瞧眼前这片景象,那些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郁郁葱葱的松竹翠篁,还有那自由自在翱翔的鸾凤以及悠闲漫步的仙鹤白鹿所构成的如此美妙绝伦的胜景,与之前遇到过的那些由妖邪幻化而成的险恶之地相比起来,究竟哪个更美一些呢?哪个更恶一些呢?又是哪里充满善意,哪里暗藏凶险呢?”

三藏连连道谢,心中满是欢喜和感激之情。他与徒弟们个个身形轻盈、脚步快捷,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灵山走去。不多时,便远远望见了那座闻名遐迩的雷音古刹。

这座古寺高耸入云,其顶部仿佛直接触及九霄汉中,而根基则深深地扎根于须弥山脉之中。周围山峰巧妙地罗列着,形状各异的怪石参差不齐地分布其间,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悬崖之下,瑶草琪花争奇斗艳,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曲径之旁,紫芝香蕙郁郁葱葱,宛如仙境中的仙草一般。只见一群仙猿欢快地穿梭于桃林中,它们敏捷地摘取熟透的桃子,身影如同被火焰燃烧的金色幻影。而白鹤则优雅地栖息在松树枝头,身姿绰约,浑身散发着如烟似雾般的祥瑞之气。

更有那成双成对的彩凤,身披五彩斑斓的羽毛,向着太阳高声鸣叫,声音清脆悦耳,传遍整个天地,带来无尽的吉祥瑞气;还有一对对青鸾,迎着微风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动人,世间罕见。

再看那古刹的建筑,屋顶上铺着一片片金黄色的瓦片,层层叠叠,犹如鸳鸯交颈嬉戏。明亮耀眼的花砖整齐地铺设在地面上,恰似玛瑙镶嵌其中。东边一行行宫殿巍峨耸立,西边一列列楼阁错落有致。南边一带,北边一带,放眼望去,皆是金碧辉煌的蕊宫珠阙和珍贵华丽的宝阁珍楼。

天王殿上闪耀着绚丽夺目的霞光,护法堂前喷射出熊熊的紫色烈焰。古老的浮屠塔高高矗立,塔顶佛光闪烁,四周弥漫着清幽的优钵花香。此地景色宜人,美不胜收,让人不禁怀疑是否已置身于天上仙界。在这里,白云悠悠,时光似乎也变得格外漫长。远离尘嚣的纷扰,一切缘分皆已尽断,历经万劫依然无损的大法堂庄严肃穆地屹立于此,彰显着佛法无边的威严。

师徒几人一路上欢欢喜喜,悠哉游哉地向着灵山之巅缓缓行去。只见那青松林立之处,一排排优婆恭敬而立;而在那翠绿的柏树丛中,众多善士整齐排列。长老见此情景,赶忙上前施礼问候。那些优婆塞、优婆夷以及比丘僧、比丘尼们见状,急忙合起双掌说道:“圣僧不必多礼。还是等见到了牟尼佛祖之后,咱们再来叙话吧。”行者听闻此言,不禁咧嘴一笑,说道:“还早着呢,还早着呢!咱们先去拜见那位至高无上的尊者吧。”

说罢,那长老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紧紧跟随着行者一路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雷音寺的山门前。此时,那边厢赫然站着四位威风凛凛的金刚,他们齐声喝道:“可是圣僧驾临?”三藏连忙弯下腰来,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正是弟子玄奘到了。”话音刚落,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迈步走进门去。然而,其中一名金刚伸手拦住了他,和声说道:“圣僧请稍候片刻,待我等禀报过后,您再进去不迟。”于是,这名金刚转身朝着山门内快步走去,并将唐僧到来之事告知给了二门处的另外四位金刚。紧接着,这消息又如接力一般迅速传递到了三门之上。三门之内原本正在忙碌着供奉事宜的神僧们,一听到唐僧已经抵达的消息,立刻急匆匆地赶到大雄宝殿之下,向端坐在殿中的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禀告道:“启奏佛祖,来自唐朝的圣僧,如今已到达我们这座宝山,乃是专程前来取经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话说那佛爷爷听闻喜讯之后,心中大喜过望,不禁喜笑颜开。他当即召唤聚集了八位菩萨、四位金刚、五百位阿罗汉、三千名揭谛以及十一位大曜星官和十八位伽蓝护法众神。这些神只们整齐地分为两行站立排列开来,场面甚是壮观。

随后,佛爷爷传出金色旨意,传唤唐僧觐见。只听得里面一层又一层,一节连一节,都恭敬地依照着佛旨齐声高呼:“圣僧请进来!”声音此起彼伏,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

而这边厢,唐僧师徒四人依旧谨遵规矩礼法。只见唐僧身着袈裟,手持法杖,面容庄重肃穆;孙悟空则手持金箍棒,威风凛凛地走在前头开路;猪八戒扛着九齿钉耙,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沙和尚挑着行李担子,稳步前行。他们牵着白龙马,一路缓缓走进了这座庄严神圣的山门。

遥想当年,唐僧怀着满腔壮志豪情,毅然接受朝廷派遣的重任,怀揣着通关文牒辞别君王,走出那华丽的玉石台阶。清晨时分,他迎着山间弥漫的雾气露水艰难攀登;到了黄昏日落之时,则以石头为枕,安然躺在云雾缭绕的山巅之上休息。一路上,他挑着禅杖长途跋涉,走过了三千条江河之水;凭借手中锡杖飞行跨越了万里悬崖峭壁。心心念念只为求得最终的正果,历经无数艰辛困苦,直到今日方才得以拜见如来佛祖。

话说这师徒四人一路风餐露宿、历经磨难,终于来到了大雄宝殿殿前。他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着如来佛祖恭恭敬敬地倒身下拜。行完此大礼之后,又转向左右两边再次虔诚叩拜。如此这般,每个人都围绕着大殿转了整整三圈方才作罢。紧接着,众人又向着佛祖直直地长跪不起,并由唐僧亲手将那至关重要的通关文牒高高举起,毕恭毕敬地呈献上去。

如来佛祖接过文牒后,逐页仔细翻阅查看。待全部阅览完毕,他便将这份文牒重新交还到了唐三藏手中。三藏赶忙起身行礼,然后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弟子玄奘,承蒙东土大唐皇帝陛下的殷切嘱托和深厚期望,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专程赶赴这座宝山,只为诚心诚意地拜见佛祖您老人家,祈求能够得到真经真传,从而拯救天下苍生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啊!恳请我佛慈悲为怀,大开方便之门,早日恩赐我等返回故国吧。”

听到这番言辞恳切的话语,如来佛祖不禁心生怜悯之意,大发善念慈悲之心。只见他微微颔首,缓缓开口对唐三藏言道:“你所来自的那个东土之地乃是处于南赡部洲范围之内。只因其地域辽阔广袤,天空高远大地厚实,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故而滋生出诸多不良风气。那里的人们大多贪婪成性嗜杀无度,放纵情欲花言巧语,欺诈蒙骗勾心斗角;他们对于我佛教义毫不尊崇,也不愿广结善缘积德行善,对日月星辰等自然之光毫无敬畏之心,更不重视赖以生存的五谷杂粮;而且不忠君爱国孝顺父母,不讲义气没有仁爱之心,常常昧着良心欺骗自己和他人,使用大斗进小秤出的手段谋取私利,肆意残害无辜性命宰杀牲口:由此造下了无边无际的罪孽,罪行累累罪恶滔天,最终导致遭受地狱之灾祸降临;因此永远沉沦于幽暗地府之中,承受着无数次被石臼捣碎、石磨碾压以及石杵舂捣之类的痛苦折磨,甚至转生变为牲畜野兽之类低等生灵。

话说世间存有众多披毛顶角之生灵,它们以自身偿还债务,甚至甘愿奉献肉身以供他人享用。然而正因如此,它们永远坠入那阿鼻地狱之中,再难获得超生的机会。即便孔夫子于彼处树立起仁义礼智的教义,历代帝王相继传承,并制定出诸如徒刑、流放、绞刑和斩首之类严厉刑罚,却又能如何对待那些愚昧无知且肆意放纵毫无顾忌之辈呢?

而今贫僧手中持有真经三部,能够助人超脱诸般苦恼,消解种种灾厄罪过。这三部真经分别为:其一乃法藏一部,专事谈论天道运行之理;其二为论藏一部,着重阐述大地万物之奥秘;其三则是经藏一部,旨在超度鬼魅幽魂脱离苦海。总计三十五部经文,总共多达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巨。实乃修行成真之道途,正直善良之门户啊!但凡天下四大部洲中的天文气象、山川地理、人物风情、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器具用品以及人间诸事,无一不在其中有所记载。

你们不辞辛劳远道而来,贫僧本欲将全部真经交付于尔等携回取用。只可惜那一方之人大多愚笨粗俗,不仅诋毁诽谤这些至真之言,更是难以领悟我佛门深邃玄妙的主旨要义呀!

有丝毫怠慢,立即恭敬地带领唐僧师徒四人来到楼下。众人放眼望去,眼前所见尽是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再瞧那些负责供奉的诸位神仙,精心布置好了一桌桌丰盛无比的斋宴,其中所陈列的美食佳肴,无一不是仙家珍品——仙品、仙肴、仙茶、仙果,各种珍稀美味汇聚一堂,其奢华程度绝非尘世所能比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唐僧师徒四人赶忙虔诚地向佛祖叩头谢恩,然后便满心欢喜地开始尽情享用这顿丰盛的斋饭。此时此景,真可谓是:

宝焰熊熊,金光璀璨夺目,映照得人双目难睁;奇异香气扑鼻而来,各类精品更是精妙绝伦。层层叠叠的金色楼阁美轮美奂,无边无际,尽显富丽堂皇;阵阵悦耳动听的仙乐之声传入耳中,宛如天籁一般清脆悠扬。

那些平素难得一见的素雅仙花,此刻也争奇斗艳地盛开在宴席之间;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茶水以及别具风味的食物,据说食用之后能够延年益寿,助人长生不老。回想一路走来历经的千辛万苦,而如今终于在此享受到这般荣华富贵,实在是令人欣喜若狂,不禁感叹大道终成。

这场盛宴可真是让猪八戒大饱口福,就连一向老实本分的沙和尚也跟着沾光不少。要知道,这些可是来自佛祖之处能够让人长寿永生、脱胎换骨的珍馐美馔啊!全都任由他们尽情享受。待到阿傩和伽叶两位尊者陪同唐僧师徒四人用餐完毕,便一同走进宝阁之中,开启大门,登上楼阁查看真经去了。

且说那一边厢,但见霞光瑞气交相辉映,层层叠叠地笼罩着大地,仿佛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华裳。而那些彩雾和祥云更是如潮水般汹涌而来,遮天蔽日,将天空渲染得如梦似幻。再看那一个个经柜之上、宝箧之外,皆整齐地贴着一张张鲜艳夺目的红签。这些红签皆是用楷书精心书写而成,上面清晰地标明了每一部经卷的名目。字体或端庄秀丽,或刚劲有力,笔锋流转之间尽显书法家的高超技艺。远远望去,那密密麻麻的红签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令人不禁为之惊叹。

都有:

《涅盘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

《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

《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

《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

《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

《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

《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

《华严经》一部…………五百卷

《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

《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

《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

《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

《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

《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

《金刚经》一部…………一百卷

《正法论经》一部…………一百二十卷

《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

《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

《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

《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

《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

《法华经》一部…………一百卷

《瑜伽经》一部…………一百卷

《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

《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

《僧只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

《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

《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