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勒首先把狄拉克的半超前自相互作用改成不同电子之间的半超前相互作用,从而解决了费曼反作用的时间推迟问题。
接着,惠勒权且假设,超前波通过媒质时没有折射,而推迟波却有一折射系数n。
用这个相当任意的假设,他证明了费曼的反作用与电荷和媒质厚度无关。
在惠勒这个想法的基础之上,费曼定量地证明了半超前和半推迟解正确地给出辐射阻尼项。
他还证明,如果在源附近放一个试验电荷,来自于源和媒质的两个半超前波同时到达并相互抵消,而两个半推迟波合成一个推迟波。超前波没有可观测到的效应,仅对辐射阻尼有所贡献。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理论,它不仅成功地避开了经典场论中的无穷大电磁质量,同时还保留了线性麦克斯韦方程和点电荷这两个优美的特点,既不用像玻恩和英费尔德那样采用复杂的非线性方程,也不会陷入猜想电子结构的泥淖之中。
同一理论的不同表述从此给费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井对他日后的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每一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都知道同一理论的六七种不同的表述”。
1964年他在康乃尔大学的铕讲中说:“从科学上来讲,它们是等价的,但从心理学上来讲,却有两点区别。
首先,你可能出于哲学的考虑偏爱其中的某一种;其二,当你猜想新定律时它们的启发价值大不一样。”
经典自能的研究,使得费曼更偏爱于从作用量出发的粒子解释,而不是用微分方程描述的场论形式。
在他看来,“场不过是坚持用哈密顿方法的簿记变量而已。”
应用这个新的作用量,费曼还能很容易地对麦克斯韦方程作出某些修正。
喜欢数学心请大家收藏:数学心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