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6日,保亭中学。
王武文老师去世的消息令李卡感到十分震惊。黄明瑞在七仙岭上说这里人杰地灵,美景如画,但在李卡看来,这里发生的事情并不全是美好的。高一的时候,李卡他们刚刚来到保亭中学,住在女生宿舍楼三楼,不远处是教工宿舍楼。
每天傍晚,李卡她们会听到悠扬的二胡声,常常是那首《二泉映月》,凄婉感人。慢慢地,大家都知道拉二胡的是王武文老师,李卡知道的情况相对更多一些,她听说王老师高考失利后,自费到广州学英语,再回来保亭中学当英语老师。
要说才华横溢,王武文老师真的算是真正的才子,不但英语说得好,教得好,还会拉二胡、会写歌唱歌,学校音乐室里几乎所有的乐器王老师都会。有一次,王老师给李卡他们上课,兴致勃勃说着英语,突然唱起一首英文歌《雪绒花》,后来李卡知道那是着名电影《音乐之声》里的插曲,那是她听到的第一首英文歌曲。王老师唱起歌来,十分投入,双眼紧闭,如痴如醉,与他拉的《二泉映月》一样,凄美感人。
说起来,王老师对李卡的影响非常大,算是李卡的偶像。他在上课的时候,用英语给李卡他们讲自己成长的故事,他多次非常认真地说:“唯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但如今这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为什么没有让自己好好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智慧都到哪里去了?在李卡眼里,王老师是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啊!
“王老师得了什么病?”李卡的眼泪已经溢出来,哽咽着问道。
“他得了鼻咽癌,听说已经治好了,可谁知道后来又复发了。王老师一直没有编制,属于代课老师,待遇不高,他应该是没有好好看病,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李卡已经泣不成声了。王老师如此光鲜亮丽的形象,如此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再一次冲击着李卡的心底。这样的人居然英年早逝,让人心里无法接受,李卡止不住地泪流满面。
黄明瑞抱着李卡,安慰说:“王老师才华横溢,用他的才华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人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要坚强一点,对吗?”
门岗师傅听了黄明瑞的话,立即打断,摆了摆手说:“王老师太苦了,他没有快乐。”
李卡很不明白,也很不服气,说道:“王老师是个好人。”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王老师对人好,大家都喜欢他,但他运气不好啊,到死还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
说到“代课老师”这个名词,李卡突然想到余力的前女友,也是一名代课老师,她所表现出来的清苦,李卡是看得出来的。然而,王老师的清苦,李卡毫无觉察,在她眼里,王老师简直就是个快乐神仙。每个人身上折射出的生活态度真的差距太远了,足有十万八千里,真可谓天壤之别。
黄明瑞看看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便拉着李卡到车站跟弟弟妹妹们会合。他们搭上了去南林镇的最后一班车。
一路上,李卡陷入沉思。她突然深切地感受到好好活着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当年她听别人说起过,王老师的妻子嫌弃王老师贫穷,跟着一个福建包工头走了。王老师一个人拉扯着儿子,又当爹又当娘,真是辛苦。如今儿子应该初中毕业了,他却走了。想想真的太凄凉了,李卡再次抽泣起来。
黄明瑞一直默默地抱着李卡,他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面对生死,任何语言都显得很苍白,面对生死,其它任何事情都属于“闲事”,他静静地等待着李卡说话。
“如果王老师不去自学英语,不到这里当代课教师,在他农村老家当个普通农民,也许能够长命百岁呢!”李卡突然说出这句话,也许是她自己的真实感受,她突然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自己拼命读书、毕业时到处投简历、找工作,来到学校又每天满满当当地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自己的命运是否跟王老师一样?一阵恐惧莫名其妙升腾起来。
黄明瑞明白李卡此时的心情,低头看着李卡说:“留在农村与王老师最后病故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与其郁郁不得志,不如为理想奋斗而亡。”
“不如为理想奋斗而亡?明瑞,你这是什么逻辑?我宁愿选择活着!”李卡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反对黄明瑞,其实她心里很清楚,骨子里她是赞同明瑞的观点的,但此时当着弟弟妹妹的面,她选择活着,也算是对自己生活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记得当年小弟李龙被别人家的孩子欺负,哇哇哇大哭的时候,她大声对弟弟说:“不要哭啦!好好活着,让自己活得比他们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