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0章 火把(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邑之前是把脂肪或油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照明用的火把。周书灿对火把进行了改制,现在的火把用蜜蜡涂抹在火把头上,火把头更是多捆上一层又一层的麻布,麻布包裹着蜜蜡让火把燃烧的更长久。

《齐民要术种.麻子篇》,曰:“苴麻(即大麻的雌株)子黑,又实而重,捣治作烛,不作麻。”(以上所说的“作烛”、“为烛”,都是指点灯,和蜡烛关系不大。)

春秋时期还没有蜡烛,《西汉南越王墓发掘报告》中提到;至东汉晚期,在广州汉墓中最先出现蜡台。证明当时细长柱状的蜡烛已进入照明用品的行列之中。

文献中提到蜡烛最早大约是在晋代。《晋书周颛传》写到有人“以所燃蜡烛投之”。《世说新语》有石崇“用蜡烛作炊”的故事。晋代以后文献提到蜡烛的就多了。至于晋以前,还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实际只有少量的考古资料。

……

今晚的夜光皎洁,照得邑庙大院十分的亮堂,当然这亮堂和日光是没法比的,再黑暗的阴雨天也比月明地亮堂。月光下能模糊的看到大致的人影,判断出来前后周围的环境,都已经是很不错的光明夜了。这还完全得益于此时没有污染的环境,月光能毫无保留的全部照耀大地,丝毫不用担心被空气中的漂浮物给截了去。

周书灿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月光,天空中清爽的没有几片云彩,触手可及的星星眨巴眨巴眼睛,可爱的泛着淡淡的黄色的月亮,细细的光线从那银盘中喷发而下,沐浴在这带有神秘色彩的光幕中,心灵仿佛都得以洗刷。

邱送周书灿出邑庙,子书已经领着汶上一行人在马车旁等待。不等周书灿说话,子书上前打招呼:“小公。”

周书灿被子书喊得傻愣愣,一时间不明白子书这是得谁启发,哭笑不得的说:“伯父,您这可是折煞我了,您可千万不能喊我小公。您是闵家人,我们的称呼是按辈分排的,小公是槐和邱他们喊得。”

邱机灵地打圆场,陪笑说:“伯公,您是主,我们是仆,小公是我们喊的称呼。伯公您刚来邑中不习惯,慢慢的适应就好了。”

子书为他的莽撞懊悔,他听总管和其他人全部喊子骞为“小公”,他还以为这是专称,他想着和子骞套套近乎,也喊一声小公吧,没想到出了洋相(没有这个词了,这是舶来品的词)。

月光下也看不到子书的脸色,他尴尬的说:“呵呵,我这闹的……都怨我,没问清楚。”

周书灿抬手示意,“没事没事,伯父,慢慢来。”岔开话题说:“伯父,我喊你们呢……就是让您们把车摞起来,跟我一起走这样省时省力。现在回邑的全部是空车,第一个车的人,把他的车把绑到我的马车尾,人单膝坐在他的架子车车把上,保持架子车前后平衡。第二辆车的人坐在第一辆车的车尾,拉着他的架子车车把,保持架子车的平衡……以此类推,这样要比单纯的拉着车走的快,我们现在开始行动吧。”

周书灿说的方法很快得以执行,都是长期干活的好手,稍微一指点,立马心领神会,操作起来快的很。

于是乎,月光下,原野中,一条长长的架子车长龙,摆开阵势……向着黑夜中冲去。

喜欢仲尼弟子列传请大家收藏:仲尼弟子列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