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章 三纲五常(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孔子又高于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

“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礼教。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统治阶级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

两千多年来,三纲五常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以上论述可见,孔子的很多儒家思想,并不是孔子一人的,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很多人帮他添加上去的,甚至可以说是借着孔子的名号去延伸,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扩展。

……

周书灿和槐回到邑庙,先前的那位女子也跟着二人回来。

邑庙东、西厢房是四间,两间连做一处,房间的面积都不是很大,两间房在一起也不过是十来平方的大小。房屋倒是很结实,是用纯石头盖的瓦房,可见仲子家人也是用心去盖邑庙的。

东厢房其中一处是邱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房间布置还是根据此时的习惯,没有床只有榻,且还没有桌椅板凳,榻是正对着门口的方位。之前邱是住在西厢房,不知道什么时候换到了东厢房。

周书灿进入厢房坐在塌上,无意中瞥到榻上有女人用品,好奇的看看帮他倒水的女子,看似不经意的问:“你住在这里?”

女子被吓到险些把水倒撒,稳定心神才说:“是的,小……小公。”

槐在旁边看看女子看看周书灿,漫不经心的说:“邱这家伙,这事怎么又没有告诉小公。小公,您一定不能饶了邱,必须要处罚他。他的工资又高,小公,您一定要多罚他的工资。”

周书灿明白槐这是替邱求情,怕他又打邱鞭子,不满的问槐:“我在你眼里就那么的恶吗?打一次鞭子还不够,还一天打他几次鞭子?”

喜欢仲尼弟子列传请大家收藏:仲尼弟子列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