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天地所生货财百物,皆为定数,有人富,自有人贫,此为常理。”高光道。
“人可创造财富,商亦可创造财富,为何能?这是你们该想的。”刘康没有多说,天下财富有数,这是这时代普遍之人的认知,重农抑商的思想一以贯之,始终占据主流。
土地、人口和粮食才是最大的财富,是国力强弱的重要象征,在统计天下财富时,完美地避开了商业,工业就更别提了。
商,在刘康看来,倒卖货物的为商,做实业的也为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等比价。
如此,市场会督促商人不断的提高生产力,想方设法减少对商品制作时间,人力有穷时,改造工具,提高产量,以此在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高光沉思,商为何能创造财富,商也是人之一,这该是今日奏对之主了。
他们都已是进士,若无意外,最低也该是一县县令,但陛下可能根本记不住有哪些进士,以后仕途想快速升迁,为皇帝留一映像,自是好的。
在此拔得头筹,对仕途,必有好处。而殿试,他不觉得会是随意为之。
临近傍晚,考卷都收上来,一百进士,自是出宫去。
刘康细细查看一百份答卷,这次的进士他原本以为会有很多水分,但如今看之,并不算差。
他一想也就明白了,如今可不想科举制盛行之时,凡敢来的,基本都有些自信。
他再看了看秀才榜单,远道而来者,最低都得了秀才功名,被刷下去的,反而多是他放出去的千名龙套。
这千人,在东宫之中学习,长的不过三年左右,短的一年有余而已,积累总是差了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毕奉,去招贤馆传旨吧。”刘康写下圣旨,对前十名,封文彦阁学士,随侍左右,官定六品。
第十名至第二十名,赐文华殿学士,入殿编撰图书,官定七品,其余人等,等待吏部任命。
汉国如今到处都是空缺,这一批人进入,办公效率应会加快许多。这前二十名中,有八人都是山阳公学所出,刘康也没想到,曾经在山阳公府败家的行事,如今会有此收获。
只是其中一人,刘康觉得有些出乎意料,古牧,曾经的山阳督军,如今也在前二十名之列。
至于曾经之事,刘康自不会计较,这点心胸,他还是有的,如今来投靠,那收之也无妨。
前十,或者说前二十,就算是入内阁了,这些人暂时不用有太高的官职,终归是帮他先对六部奏折做出初始答复,采纳与否,由刘康决定。
儒家的“君逸臣劳”要找一种理想模式的话,那么内阁便是了。内阁制度对政务的处理更加细致、周到。
相当于国君有了一个幕僚团来提供意见,而非依靠个人主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幕僚团一多,自可查缺补漏。
有了内阁之后,刘康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人对奏折的答复上做出批注,或是加盖玺印就完事了。
而这类幕僚团到底能有多大的实权,其实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人,废立都只在一念之间。
简单、高效还清闲,又不担心大权旁落,这样的制度,自然得用之。
喜欢星主三国请大家收藏:星主三国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