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记得,国朝每年产茶总数高达5000万斤以上,怎么数量就不够了?”
“自朝廷施行榷茶法以来,民间茶叶买卖更甚。且边境之地对茶叶的需求又极大,西北这几年消耗更甚。”王宗濋说道,“仅仅的陇右都护府,去年就提出了300万斤的茶叶需求。”
“陇右要如此多茶叶作甚……”赵桓此话一出口,便立刻意识到了。
赵鼎补充道:“陛下,陇右之地,多有蛮夷,夷人颇喜好茶叶,朝廷为了稳定边防,很早以来便不断向那里售卖茶叶。”
“朕知道了。”赵桓走到地图前,开始查看地图。
西北茶叶还不仅仅是直接卖的问题,折彦质在西北买马,除了用交钞在西夏买马以外,还在陇右之地买马。
而陇右之地不少夷人不认交钞,只能用茶叶换马。
西北茶叶卖得非常贵,一斤茶叶甚至可能达到5贯,一匹马如果是50贯,十斤茶就能换一匹马。
还有不少其他物资的交换都是用茶叶进行。
大宋朝在西北的羁縻政策还包含了给夷人开办私塾,修建城寨。
茶叶在那种边陲之地,可能说是硬通货了。
王宗濋继续说道:“去年市舶司也向太府寺提出100万斤的茶叶需求,而且钱喻清说未来数年,需求还会更大,南海诸国对我朝茶叶皆颇为热衷,尤其是大食人,市舶司的海运扩大后,钱喻清谈了好几笔关于茶叶的大买卖。”
他补充道:“民间对茶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至于日本和高丽使者,前几天也找到臣,想要加大茶叶的买卖。”
“那你说现在怎么办?”赵桓问道,“国朝需求赚钱,摆在面前的钱,总不能不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个问题其实十分尖锐。
榷茶法是赵佶时代恢复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茶叶的自由买卖,从中获利。
例如某个百姓想要种茶叶,必须还有许可证,要交钱,这无可厚非。
等种植出茶叶,商人与茶农还不能自由买卖,商人必须找官府买茶引。
这里的茶引,在历史上就是蔡京首次创造。
茶引按照你出的价格,授权你在茶农那里买多少茶叶。
而在榷茶法之前,大宋朝还施行了一段时间的茶叶官营。
也就是禁止民间商人向茶农卖茶叶做买卖,只允许官府售卖。
这显然不现实,官府不可能全部操办。
后来又允许自由买卖,以收税的形式,但是增值税在古代无法衡量统计。
于是蔡京的榷茶法横空出世。
榷茶法相当于在中间加了茶引这个凭证。
这不仅仅是创收,还能控制茶叶的流向。
例如某个商人来买茶引,茶引上规定你要去开封那个茶农那里买的一万斤茶,只能运输到北边边境交易。
这就大大减轻了茶叶贸易的中间环节,让各方都舒坦无比,后世的明清都沿用了蔡京的榷茶法。
问题就在于,环节减少了,商人积极性更高了,销售量自然就起来了。
但是茶园的供给与民间销售是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而这两年,宋夏榷场打开,宋金榷场又全面开放,宋与高丽、日本、南海榷场同时打开,茶叶的供给量自然就出现不足。
喜欢强宋崛起请大家收藏:强宋崛起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