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这样采不对,"我走到她身边,从背后握住她的手腕示范,"要用指尖轻轻掐断,不能拽。拽的话会伤到茶树枝,影响下次发芽。"
瑶瑶靠在我怀里,仰头看我,鼻尖上挂着细密的汗珠:"徐老师教得真仔细。"她突然快速在我嘴角亲了一下,然后咯咯笑着跑开了,"尝到了吗?是露水的味道!"
中午时分,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老宅。爸妈已经准备好了午餐和晾晒茶叶的竹席。瑶瑶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成果:"伯父伯母快看,这是我采的!爷爷说我很厉害,第一次就能采这么好!"
爸爸笑着点头:"是不错,芽头都很完整。"他转向我,"比你第一次强多了,你那会儿采的叶子有一半都达不到标准。"
我无奈地耸耸肩,瑶瑶得意地朝我吐舌头。午饭后,爸爸和爷爷开始炒制茶叶。爷爷坚持要手工炒制祭祖用的茶叶,说这样才有诚意。
"机器炒的虽然均匀,但少了点人情味。"爷爷边说边将鲜叶倒入预热好的铁锅,手掌在锅中快速翻动,茶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瑶瑶好奇地围观全过程,不时提出问题。爷爷难得耐心地一一解答,甚至让她试着翻炒了几下。
"温度控制是关键,"爷爷指导她翻动茶叶的手势,"太高会焦,太低香气出不来。要凭感觉,听茶叶的声音,闻香气的变化。"
瑶瑶认真点头,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我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最爱的两个人,因为一片茶叶而产生了连接。
阳光透过厨房的窗户洒进来,将他们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茶香弥漫在空气中,仿佛连时间都变得缓慢而温柔。
傍晚时分,全家人一起准备第二天的祭祖用品。瑶瑶小心翼翼地帮着折叠纸钱,奶奶则在一旁准备供品——新鲜水果、自家酿的米酒、新炒的茶叶,还有奶奶特制的艾草青团。
"奶奶,"瑶瑶突然问道,手指灵巧地折着一个金元宝,"祭祖时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我该说些什么?"
奶奶停下手中的活,想了想:"心诚则灵。祖先看得到你们的真心。"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们一眼,"两个人在一起,互相扶持最重要。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瑶瑶的眼睛湿润了,她郑重地点头:"我们会的。我和子墨会好好过日子。"她顿了顿,又小声补充,"就像您和爷爷一样。"
奶奶欣慰地笑了,伸手摸了摸瑶瑶的头,像对待小时候的我一样。
清明节当天清晨,全家人换上素色衣服,带着祭品前往祖坟。山路蜿蜒,露水打湿了裤脚。瑶瑶紧紧跟在我身边,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包新茶。
"紧张吗?"我低声问她。
她点点头,又摇摇头:"就是...怕说错话。"
我握住她的手:"就像奶奶说的,心诚则灵。"
徐家祖坟修葺得很整洁,周围种着几棵苍劲的松柏。爷爷点燃香烛,开始诵读祭文,声音沉稳而庄重。轮到家人依次上香时,瑶瑶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恭敬地上了三炷香。她双手合十,轻声道:
"徐家列祖列宗在上,我是陈梦瑶,很荣幸能成为徐家的一员。我会与子墨相互扶持,传承家风,请祖先保佑我们。"
我站在她身后,眼眶发热。当我上前祭拜时,我在心中默默诉说:感谢祖先让我遇见瑶瑶,她让我的生命更加完整。祈求你们保佑我们的未来,我们会好好珍惜彼此,也会将徐家的好传统传承下去。
祭祖结束后,全家人回到老宅吃清明粿。奶奶做的清明粿皮薄馅足,有甜口的豆沙馅和咸口的笋干肉馅。瑶瑶尝了一口豆沙馅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奶奶做的好好吃!皮又软又糯,豆沙甜而不腻。"
奶奶满意地看着她:"喜欢吃就多吃几个。以后每年清明都回来,我做给你们吃。"她意有所指地看了我一眼,"等你们有了孩子,我也教他们做。"
"好啊!"瑶瑶用力点头,脸颊微红,然后在桌下悄悄握住我的手。她的掌心温暖而柔软,让我想起那个雨天,她第一次牵起我的手时的触感——也是这样温暖,这样令人安心。
下午,我和瑶瑶漫步在茶山小径上。阳光透过茶叶的间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我们唱着《采茶舞曲》,悠扬婉转。
"子墨,"瑶瑶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面对我,"谢谢你带我回家。"她的眼睛在阳光下呈现出琥珀般的颜色,清澈见底。
我伸手为她拂去发间的一片茶叶,顺势捧住她的脸:"这也是你的家了。"我的拇指轻轻摩挲她的脸颊,"从今往后,你去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我去哪儿,哪儿就是你的家。"
她扑进我怀里,我紧紧抱住她。在这片承载着家族记忆的茶山上,在这四月温柔的阳光里,我们许下了对未来的承诺。
远处,不知是谁家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梁祝》的旋律,与大家唱的《采茶舞曲》交织在一起,仿佛连天地都在为我们的爱情祝福。
喜欢我的花旦老师爱上是女小生的我请大家收藏:我的花旦老师爱上是女小生的我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