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瑜是怎样的人,作为父亲的荀宁自然非常清楚,他听着钱贡的话,便是知道此人在信口开河。不过,荀瑜仔细一想,刺王杀驾一事不正是自己可以让自己利用,来看看朝堂上众臣的反应吗?这种反应,自然是表现在对太子荀瑜的态度上。
“胡说,太子乃是皇上的亲生子,他怎么可能做出这等事情?”苏墨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钱贡的说法,“刺王杀驾,根本就是那些暗中的世家豪族余孽所做,与太子有什么关系,你这分明是要诬陷太子篡位夺权?皇上,钱贡的话切不可相信!”
“皇上,臣附议钱贡之言。太子荀瑜的确是在暗中准备了龙袍,这等同于是为了登基而做的准备。凭借着这么一点,就足可以证明太子荀瑜心怀不轨。臣叩请皇上,让宗人府彻查此事。若是证据确凿,废黜太子荀瑜,才是上善之策。”
“臣附议苏墨之言。皇上,钱贡等人说太子荀瑜私做龙袍,空口白话,实在是难以让人相信。太子荀瑜,仁而爱民,他绝对不是那种篡权夺位之人。更何况,皇上乃是千古一帝,百年之后,太子即位,他根本就没有理由参与到刺王杀驾一事之中。倒是有些人,臣认为他心怀不轨,意图借着这件事来消灭太子,甚至是将太子东宫出来的属官打压下去!”
朝堂上在钱贡站出来指责太子之后,便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大臣站出来附和着他,当然也是有众多官吏附和着苏墨。
荀宁望着垂拱殿上有些吵闹的状况,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党争。没错,姑且先不管刺王杀驾一事究竟是什么情况,也不去管到底有哪些大臣参与到这件事中去,单单就是眼前的状况,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钱贡是一方,苏墨是一方。前者,很显然是以太子为目标进行攻讦的,后者很显然是保护太子的。其实,从这些人的履历也能看得出来,钱贡等人出自于江南行省之地,他们曾经或多或少都有着世家豪族的背景。表面上看,钱贡等人是在针对太子荀瑜,实际上只有荀宁清楚这些人是冲着自己来的。毕竟,屠灭世家豪族,是荀宁亲自做的。
至于苏墨等人,荀宁也看得出来,这些人并没有世家豪族的背景,相反这些人大多数出自于平民,来源于寒门。从为官过程来看,这些人全部都是从恩荫制选官废除以后,参与科举考试走上朝堂的。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极其优秀的才华,比如苏墨,便是在兵部大展身手。最为重要的一点,这些人很多都是新面孔,想来是荀瑜监国期间选拔上来的。
荀瑜提拔的太子东宫属官,现在走上了朝堂,面对诋毁太子的钱贡等人,他们自然是要站出来反驳的。两方相争,从荀宁的视角来看,他更支持苏墨等人。
党争,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儿,因为那意味着朝廷上的事情,大家可以商量着来办;但是党争,也从来都不是一件好事儿,一旦党争失控,那么朝廷就会有多方势力相互倾轧,即便是好的政策,也可能会因为党争而出现大臣相互扯皮的现象。
不管怎么说,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党争,关键在于皇帝该如何处理。面对着眼前的状况,荀宁却另有打算。他知道,刺王杀驾一事非常重大,如果不能将朝廷上与世家豪族余孽有瓜葛的大臣一网打尽,那么后患无穷。
“太子之事,朕不想多说,刺王杀驾一事,则是重中之重。”荀宁并没有对钱贡等人的话做出回应,但在他们的眼里看来,就是荀宁在默认自己所说的了。
“皇上,太子犯下如此重大的过错,现在仅仅是禁足?这实在是不合常理。臣叩请皇上废黜太子,从二皇子荀煌、三皇子荀墨之中选择一人,再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