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密谈(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想必你已经想好了下一步对策吧?”

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往往都说得非常简单。

荀宁不问,也知道王安石讲的是什么。

储官策的目的是削弱世家,依据是对恩荫选官之人进行的考核,

但是这种考核的难度相对较低,进入官场的世家之人,德才不配其官的现象仍旧很难得到遏制。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的话,储官策将会形同虚设。故而,要想这个办法获得成功,就必须要相应的考核制度。

对于这个问题,荀宁早就考虑了,只是鉴于当时的情况,他没有写到奏折里。

“通过这个办法选拔出来的官吏,经过考核以后,可以让他们跟随一些官吏学习为官之法。这个办法,我称为观政制度。”

荀宁拱手,他口中的观政制度,来源于后世朱元璋的办法。

说白了,就是官员实习制度。

“年限设定为一年,一年的观政实训,然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正式授予官职。这个方法,不仅仅是对恩荫选官人员实行,而且也要落实在恩科考试选拔出来的寒门子弟。”

“四年的学习,一年的观政,两次考核。世家子弟,想要做官,就必须花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如果是以往的话,无条件恩荫选官,选出来的那些官吏,德才不配位的情况,时常发生。现在你这么一说,我似乎觉得将来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出现。”

荀宁设计的制度,听上去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如果非要解释的话,它有点儿像荀宁前世的升学制度。

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每个人都要经历层层选拔。合格的人,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读书学习,不合格的人,就会被淘汰掉,继而进入社会。

同理,储官策一旦实行,对于享受恩荫选官的人来说,合格的可以直接去做官,不合格的还是有机会参加科举做官或者获得皇帝恩赏。

“王相说得没错,大宋冗官实在是太多了,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恩荫选官的泛滥。如果说我们通过四五年的努力,或许能够将冗官问题解决掉。”

大宋弊端之一冗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世家掌握了做官的权力,以至于恩荫选官的泛滥。

荀宁的储官策表面上可以缓解冗官,实际上是在解决世家问题。可以这么说,这是一种一举多得策略。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安石才会决定接受储官策。

“此前变法解决的是财政问题,按照现在变法的进度来看,这个问题正在逐步逐步得被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大宋的国库,就会充盈起来。”

王安石放下茶碗,站了起来,走到荀宁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皇上既然又把我召回京城,自然是要主持第二阶段的变法了。我想,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就以你的储官策为核心,对大宋选官制度和官僚机构制度,进行一次大的整改。本相手下正缺人,荀公子你有意不?”

这话说到了荀宁的心上,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便是开口道:“王相相请,在下岂能置之不理,我固所愿也!”

喜欢武振大宋请大家收藏:武振大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