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82章 北洋总督要姓袁(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袁枢开始告状:“自今年三大殿开工以来,京中耗费繁复,各省税银又有拖延,以至于辽镇军饷延发一月至二月不等。辽饷之中有一笔插饷,专拨于插汉部,使之能巩固局势羁縻蒙古各部,并与建奴交锋。插饷也非白白授予,实乃激励插部袭扰建奴之赏金,以重金募蒙古骑士侵袭建奴,购建奴丁口首级也。”

“近年以来天时不正,入冬塞外多有大风雪,蒙古各部牲畜过冬艰难,常有牛羊马群冻毙、饿毙之事。故,插饷也兼有采买插部牲畜之用,可使插汉部安稳越冬,上下不必忧虑风雪天灾。”

“据臣父所知,袁崇焕挪用插饷补发于欠饷各军;后饷银运抵,袁崇焕又使其亲信王喇嘛采买科尔沁部牛羊……有资敌嫌疑。我父以为辽西之军不便轻动,不若收回插饷、采买之权,由京中另择贤良处置此事,或由太仆寺专管。”

吕维陷入沉思,不认为袁可立、袁枢会拿这么重要的事情开玩笑,想不明白袁崇焕想干什么。

插汉部就是察哈尔部,现在蒙古的王庭,这是一个开始衰落的政权,在建奴攻势、蚕食下,已然分裂、对立。这也是插饷用意所在,扶持插汉部,让蒙古的林丹汗能撑下去,不让建奴轻易统合蒙古的资源。

否则蒙古被建奴统合,那漫长的九边防线,都将面对建奴的兵锋,以及蒙古人的袭扰。

“不去管辽镇如何如何了,袁崇焕的辽镇能撑过这个冬,保持不乱就算他合格。明年四月,我会分派一镇新军前往宁远,与建奴决战之前我会将辽军处理干净,不留一兵一马。”

实在不想去翻辽军的烂账,吕维说:“天津会抽选各营精锐组成一标抵达京城协助徐光启编练新军,登莱也不例外,不久朝廷会下令给你父,让他选一员干将统率一标精锐抵达京城协同编练新军。不出意外的话,宣大二镇也会抽来一标精锐;陕西三边也抽调一标。十几万京营裁汰后,能用的也就一标,有这五标精兵,至九月就可扩满一镇编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此次所征的精兵,徐光启已定下身高、年龄、体重、力气、耐力等考核标准。说是要精兵,其实要的是上等兵员,所以各镇兵员抵达后,会封闭操训。你是想统率一标新军协助徐光启练兵,还是想去协助你父围剿建奴?”

“若是后者,我将设朝鲜总督一职,你可去朝鲜立足,并担任东江镇监军。”

吕维提到东江镇时不由露笑,毛文龙和天启各种对答的塘报也被顾秉谦送来,总的来说毛文龙干的还算有点效果,不管是压制朝鲜,还是侵扰建奴。也有不好的地方,辽镇转运东江镇的粮饷,毛文龙常常抱怨不能如数拨发,欠缺粮饷的毛文龙就在天启默许下和商人做买卖,貂皮、人参、粮食买卖范围有些大,大的连一些建奴贵戚也参与进来。

辽镇兵丁月饷一两三钱,口粮五斗;东江镇兵丁月饷七钱,也是口粮五斗,待遇相差足有一倍。这种情况下,东江镇军饷还存在雁过拔毛的现象,让毛文龙很是无奈。

偏偏作战指挥序列里,东江镇是归登莱方面的,从设立之初就和辽镇不是一个体系的。

这一点很重要,登莱、辽镇,是两个指挥体系。

毛文龙从辽东解救回来受难辽民前后足有三四十万,这么多人吃喝用度,显然不能倚靠朝廷给的那点钱粮。所以屯垦、打渔、做买卖就成了东江镇生存的必备选择。

可钱粮还不够怎么办?抢不过建奴,难道还抢不过朝鲜?

设立朝鲜总督一事,几乎是袁可立、毛文龙、毕自严、王在晋、徐光启等人的共同心声,大多数人是为了控制朝鲜,让朝鲜在战略层面发挥更加积极的用处。毛文龙就简单纯粹的多,只是想找一个能就近、合理、高效率筹粮的钱袋子。

朝廷这边忙于党争,毛文龙反正有天启赐下的尚方剑,能便宜行事,就派人去朝鲜索要粮饷,一度闹到在朝鲜王宫门口拔剑的地步。

天启三年,饿疯了的毛文龙更是背着袁可立向天启上捷报,说他砍了一百三十八颗建奴首级,并设计令建奴军队崩溃,自相践踏死亡两万多人……一百三十八颗首级是真的,后面的是吹的,就是想夸功,索要更多的粮饷。

水分那么大,只是换来了三万两赏金,没有东江镇急缺的粮食,东江镇百姓只能从海上陆续撤往山东,又引发了山东人、辽人之间的土客矛盾,弄得袁可立焦头烂额。

袁可立自然知道奏报有水分,也知毛文龙难处,想低调处理,结果被朝中科道官抓住借口大肆宣扬各种攻击。

现在天启被软禁,形同活死人,袁枢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依旧有科道官弹劾袁可立,奏疏摆在面前,吕维未作回复、处理。

喜欢大朙药丸请大家收藏:大朙药丸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