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84章 念念不忘新军饷(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从军费支出、实际收益来说,还有去年导致孙承宗下台的柳河之败来说,辽人守辽土已经宣告失败。

只是顾忌孙承宗帝师身份,还有天启个人感情因素,没有清算孙承宗,今年又有宁远大捷,勉强糊弄过去了。

那王在晋的提议呢?不如孙承宗‘寸土不让’口号那么响亮,几乎算得上是卖国言论,直接割弃山海关以外不要,在山海关内再修一道防线,以两重紧挨着的防线保证这里绝对安全。

然后呢,王在晋提倡在山东、登莱编练新军,将辽饷大头用在山东,同时兴建水师骚扰辽东,使建奴无法利用辽南温润土地开垦、种植。等新军练好,从海路征伐辽东。

在山东练新军,能低成本获取帝国腹心、南方的人力、物力,进一步降低辽饷压力。但名义上不好听,放弃关外土地,舆论上压力很大,还有光复辽地后,怎么跟残存的辽民解释?

王在晋从一开始就反对辽人守辽土,直言‘辽军善走’,认为辽军只能打顺风仗,不能挑头打硬仗。最合理的布局就是辽军坚守、牵制,由新军、客军打主攻,应该把希望放在新军、客军身上,而不是辽军。

这两个人争论的国防战略分歧,直接影响着山东卫所世袭武官家族,如果王在晋的提议得到施行,那以杨家的威势,足以成为新军核心将门。

不像辽镇,总是客军将领占据高位,辽西本土菜鸡一样的将门被死死压制,还在低头苦心经营,一步步往上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戚家衰败的连个总兵官、都督都没了,山东近十年以来,杨肇基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武将,特别是萨尔浒、沈辽战役接连大败,边军、京营宿将一茬茬被收割后,如杨肇基这样的大将更是屈指可数。

以目前杨家视界来看,辽镇无将门,所谓的祖家、吴家,只能算军头、地头蛇,还算不上将门。

东李西麻才是将门,杨家勉强能算是山东将门。

天启二年闻香教叛乱,杨肇基这个山东人,可是当过一阵山东总兵官的,平叛胜利后又转任登莱总兵过度了一段时间。

从人情来说,山东将领,包括部分辽东籍贯将领,都是杨肇基的旧部。

何况本就没有什么辽东省,只有辽东都司,辽东历来的文武,也是挂山东的职务,俸禄也走山东的账,比如袁崇焕宁远大捷后,就先以山东按察使做过度。

什么蓟辽一体,这是不合理的,山东编练新军征讨、平定辽东战乱,是符合山东武将共同利益的。

可偏偏,朝廷又大力裁撤、遣返京营兵马,及各省客军,这让杨肇基心绪繁乱。

他念念不忘编练新军一事,还打算就此申述,把新军军饷争到山东,如今看来希望渺渺。

一直赶路的杨肇基还未得到邸报,还不知道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转任北京的事情,更不知道孙承宗已被缉捕,孙承宗一系在职文武也先后被缉拿下狱的事情。

整个京师周边,也就必要的生活物资还在正常交易,其他奢侈品之类都已陷入停顿。

新的锦衣卫糅合了本就从锦衣卫中分离出去的东厂、西厂人手,正在疯狂缉捕中磨合;锦衣卫中剔除了三百多名职领俸不干活的闲职勋戚子弟后,魏忠贤默许之下,已开始攀咬勋戚,勒索钱窝、珍宝。

没了皇帝袒护的勋戚,就是一群战五渣,周身流淌油脂的炸鸡排,谁都能扑上去撕咬啃食。

喜欢大朙药丸请大家收藏:大朙药丸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