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勐听完荀彧的话后,笑了笑,然后说道:“听文若之言,看来文若对曹孟德是十分的看重啊!难道这就是文若离开袁本初,前往曹孟德那里的原因吗?”
荀彧听后淡笑几声,然后说道:“袁本初,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人,终难以成大事而。”
“哈哈。文若此言,与我所想可不尽相同啊!”
“哦!公干以为是何原因?”
“文若前往曹孟德那里时,正是袁绍与公孙瓒二人剑拔弩张之时,而且当时袁绍的处境可不太好,而公孙瓒对待士人的态度更是不好。若是,公孙瓒战胜袁绍,那文若定然更难遇到明主。当然这并不是文若离开袁绍的主要原因。
文若是有大才之人,文若自然不愿屈居于那些庸人之下。文若前往袁绍那里是,袁绍帐下已经能人众多,而且好多人都是帮助袁绍取得冀州之人,这些人才是袁绍的心腹之人。文若若是在袁绍那里,定然会处于郭图、逢纪之流之下,这自然是文若不愿看到的。
现如今对大汉忠心的人,又岂是他曹孟德一人。我家主公刘玄德乃皇室后裔,对大汉更是忠心耿耿,然文若却没有选择刘玄德,恐怕也是与我和文和二人有关吧!
然而,那时的曹操确是急需文若这样的大才。曹操那时帐下武将众多,但却无谋略之人,文若前往曹操处,定然会成为曹操帐下的首席谋士,也更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恐怕这才是文若前往曹孟德处那里真实的原因吧!”
“哈哈...”
荀彧听后大笑了几声,然后笑着说道:“知我者,公干也!”
“如今我家主公这里也是需要文若这样的大才,主公也经常对我们提及文若,对文若可是大加赞赏,文若可愿来我主公这里?”
“哈哈。公干如此替刘玄德招揽人才,倒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啊!玄德公亦非常人,只是我如今已经身处明公那里,已无机会来玄德公这里了。
明公也是对大汉忠心之人,玄德公也是对大汉忠心之人,既然如此,可以说都是对大汉效力,在哪里又有什么不同呢!”
“也罢!人各有志。不过文若如果哪日在曹操那里不被曹孟德重视了,被曹孟德排挤了,可以随时来我主公这里。”
荀彧听后,向陈勐恭手致谢。
对于荀彧和陈勐这些人来说,直言不讳肯定比拐弯抹角有用的多,都是人精一般的人物,人也别想着骗谁。
陈勐继续对荀彧说道:“文若来此,除了要助我得到徐州外,恐怕还有其他的目的吧?”
“的确还有一事。我军从高唐撤退时,望公干能让我军从容而退,不派兵追击我军。”
“文若此言,对我军不宜啊!若是我那时率军追击孟德公,那时孟德公就会面对兖州刺史、徐州牧、青州牧三方合力的围剿,文若觉得孟德公的东郡还能保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