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作思索,朱友文吩咐干净利落地将参与审讯的小掌事和几个狱卒料理掉了,官面上的说法不外乎因公殉职之类。至于潘大山,畏罪自杀,咬舌自尽,根据目前的证据,他便是军械走私案的幕后主使了。
何天富那帮人还在牢里圈着,朱友文一时心烦,便让底下人快刀斩乱麻,尽快结案。
因为主犯已经“畏罪自杀”,这些从犯也就不太好处置。不过这都不是外廷监需要操心的事儿了,他们只要将案卷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判词自然有大理寺那帮案牍老手来办理。
两三日之内,案子便有了结果,何天富家财尽数上缴,但好歹保住了性命,被发往北境做苦役;其余人等,或流放,或坐牢,也有几个倒霉催的,加之确实对走私案知之甚详,便被判了斩立决。还有几名潘大山的心腹之人,或多或少参与到走私案中,但都是一问三不知的主儿,显然潘大山守口如瓶,没有透露葛公子的身份。这几人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无一例外打了军棍,扒了铠甲,赶回家种田去了。
这事儿要是拿到桌面上,其实很难说得圆——“主犯”“畏罪自杀”不假,可头号从犯何天富花钱买命,只判了个苦役,可偏偏二三流的货色中,有人掉了脑袋,未免死得冤枉。
不过终究无一人站出来为那几个倒霉鬼说话。
倒是军中不少将军对外廷监办的这件案子赞不绝口,都说大郎君明察秋毫,法眼如电,缉拿奸尻,肃清军中的害群之马,功莫大焉。
处以暴风眼中的葛公子,担惊受怕好些日子之后,见案子尘埃落定,本来心中窃喜。忽然有一日老爹沉着脸将葛公子揪到院子里,先是赐下一顿家法,结结实实地打了五十军棍,尔后掷下严令,葛公子闭门读书三年,这三年里,不得出府门半步。至于兵部的差事,自然也要交卸了。
围观葛公子被打屁股的,有一人并非葛府中人。面白无须,举止阴柔。见发落完了,便施施然出府,一路来到皇宫,径直见了朱温,禀报在葛府所见。
朱温听了,疲惫地一笑。
治大国如烹小鲜,难啊。好在咱老朱不但打仗是高手,治国同样也不赖。这么一桩风波,不就消弭于无形了么?
喜欢唐墟请大家收藏:唐墟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