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圣问:“这次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
颜子说:“我忘却礼乐了。”
儒圣说:“好哇,不过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子又再次拜见儒圣,说:
“老师,这一回我又进步了。”
儒圣问:“这次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
颜子说:“我‘坐忘’了”。
儒圣惊奇地问:“什么叫‘坐忘’?”
颜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意即舍弃有形的肉体,废弃感官知觉,摆脱身躯和知识的束缚,与自然之道浑然相通,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坐忘。
儒圣听了,对颜子赞赏有加,称其为贤人,并谦虚地说希望自己也能跟他学习。
“原来如此……”
吴道听完,长长呼出一口气。
颜子的坐忘跟道祖所言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道理,倒是不谋而合。
“道祖有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这便是坐忘。”
吴道微微一笑,身上的气质一变,整个人气机内敛,玄奥渊博,幽深起来。
颜思点头赞叹。
伏太微微颔首,张良也是面带微笑。
这第二关,钦天监算是输了,但吴道却是赢了,突破了一重重要关隘。
修为大进。
可以说,钦天监虽败犹荣。
这一刻,吴道身上真有一股超然出尘之气,让妃雪都忍不住微微侧目。
陆馨也是面露微笑,三师兄总算过了这一关,未来修行一片坦途。
一时间,钦天监与书院一胜一负,打成平手,双方皆是各有收获。
但此刻,收获最大的却不是书院,也不是钦天监,甚至,不是吴道。
而是杨尘!
此刻,杨尘于监正八卦台悟道,心神无限提升,可以感知到钦天监中的动静。
他正困于八重天关中,不知如何破局。
没想到却忽然听闻了颜思所说的坐忘。
一瞬间,恍然大悟!
“是了,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当年儒圣于八重天关中枯坐,定是领悟了坐忘了道理,方才一举破关!”
“只要领悟了坐忘,我便能一举破关!”
杨尘回想着心斋和坐忘的故事。
以他现代文明的眼光看来,心斋和坐忘其实讲的都是一个事情,修心入道。
当他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感知,摆脱形体和智慧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
这就叫坐忘。
与大道浑同相通为一体。
这就叫静坐心空,物我两忘的‘坐忘’。
到达坐忘的境界与万物同一就没有偏好,顺应变化就不执滞常理,天人合一。
“道理很简单,可究竟如何坐忘?”
杨尘元神之体盘坐八重天关中,越是深入思考,越觉得颜子心斋坐忘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儒圣或者说儒家,关注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渴求个体的大道。
地球上,心斋坐忘的故事是记载在《庄子》之中,是道家的寓言故事。
并非儒家。
既然想要坐忘,需要考虑的便是道家的做法。
坐忘出自《庄子》。
《庄子》一书是在说什么?
教世人修道以及解脱的方法。
除了让世人明白世界以及人间的本质之外,提供了具体的超越方法即“心斋”与“坐忘”。
“心斋”实现了心灵的虚静精纯,而“坐忘”呢?
“坐忘”并不仅仅指静坐的姿态,也不仅仅指所谓“忘”的状态,它应该是一种用身心求证到的实有的生命状态。
“坐”应该是一种由形式进入实质的途径,就像过河之筏,到了彼岸就不可以留恋它了。
而“忘”呢,则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现实世界的种种规则之后心无挂碍的状态。
“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忘天地,忘众生,忘我,是为坐忘。”
一层层感悟涌上杨尘心头。
原本以他目前的修行是没有那么容易感悟到坐忘的状态。
但此刻在这第八重天关的阴墟之境中,属于极度虚无,极度空虚的状态。
这倒是冥冥之中符合了坐忘的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坐忘!
此刻,杨尘缓缓沉入感悟状态中,恍恍惚惚,一时间他忘记了身体,忘记了天地,忘记了众生,忘记了自己。
渐渐的,他像是与天地融为一体。
这个过程不知持续了多久。
仿如过去了一个刹那,又仿佛过去了一个漫长的世纪。
“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含道以炼气,气清则合于神。体与道冥,斯谓之得道矣。”
杨尘再次睁开眼睛,眼前景象已截然不同,一扇大门缓缓浮现。
他一跃而上,直入九重天!
当年,儒圣都止步于第九关,第九关究竟蕴含着何等奥秘?
古往今来,似乎唯有道祖破九重天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现在,他即将破入九重天关,有望与儒圣论道,与道祖比肩!
一时间,杨尘心潮澎湃,心神无限攀升,如鲤鱼跃龙门,化成一道元神之光,直冲云霄!
元神出窍,直入九重天!
而此刻,钦天监中,书院论道也进入了最后的决胜阶段。
万众瞩目下,张良迈步上前,长身玉立,飘飘然有君子之气。
“第三问!”
喜欢两界长生,从钦天监开始请大家收藏:两界长生,从钦天监开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