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5章 中田的讲解(一)(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直到朝鲜战争前,大清海军吨位数都是亚洲第一,日本在它面前只有瑟瑟发抖的份儿。

长崎事件中北洋水师官兵多硬气?差点把那座城市一把火烧了!

当日本尝试把触角伸向台湾和琉球,大清开始警惕,但又看不起日本,没把它太放在心上。

结果轻视带来了甲午战争,两个帝国争夺东亚霸权,大清居然败下阵来,而且败得出乎日本意料之外。

凭一国之力直接打到北京,是丰臣秀吉留给日本武士们的梦想,现在实现它的机会就在眼前,如何不兴奋呢?

但是俄国人会同法、德,逼着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两国结下仇恨。

从此日本政界认为俄国是称霸亚洲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为此日本开始培养亲日派,并诞生出了大亚细亚主义,也就是说要联合东亚各国亲日分子,排斥白人在亚洲的势力。

因此日本一厢情愿地希望中国改革,有实力联日抗俄。它开始对中国维新派资助和扶持,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戊戌变法时保护康、梁的原因。

但由于自身是君主立宪制度,日本起初对孙中山这些革命派提供的帮助很有限,私人行为多于政府支持。

《辛丑条约》是个分水岭,它不但答应了各国的要求,大量赔款,而且使得俄国趁机赖在中国东北,威胁到日本在满洲和朝鲜的利益。

这就使得日本彻底改变了对华态度,连最后一点尊重也没有了,它也是日俄战争的起因。

日本打败俄国,报了当年的仇,打败世界上最大帝国让它自信心大增。

南满特权落入日本手中后,它对东北地区资源的贪婪和野心急剧膨胀,并且更相信排斥英美、称霸东亚的事业能够成功。

这样来到辛亥前后,日本对促进大清维新改革的兴趣已经减少,更多是吸纳留学生,想从青少年中培养亲日分子。

那时有种思潮认为日本实力尚且不足,不如保全虚弱的大清,待日本有实力后再一口吞掉!

一个虚弱的大清符合日本的需要,所以辛亥之初日本是想保持大清、稳定现状的。

现实却告诉他们这个政权已经被它的国民抛弃,日本这才开始着眼支持孙中山的临时政府。

但它没有放弃让中国保有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可发现支持袁世凯的英国并不热心于此,只好放弃了。后来还曾想支持清朝遗老搞满洲独立,也没成功。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面目立于世界之林。西方各国忙于恢复,乐得自华收缩实力,回去自己舔舐伤口。唯独日本是个例外!”

喜欢山河劫请大家收藏:山河劫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